安溪祥华东坑村—— 新村部引发的蝴蝶效应
东坑村新建成投用的村部,一二层被用作茶业专业合作社场地,已打造成为符合QS标准的生产场所,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安溪全县472个村(社区)中,有71个村(社区)因为配套建设不完善、危房无法办公等多种原因,造成无址办公。
从2013年开始,由安溪县委组织部牵头,安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全面启动,通过专项补助资金和镇级配套资金结合的方式,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实现无址办公村的新址村部全覆盖。
安溪祥华乡东坑村,就是这71个村(社区)之一。记者日前走进这里发现,新村部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基层组织形象,方便了群众办事,还带来了一系列良性的蝴蝶效应。
□本报记者 孙灿芬 通讯员 张晓斌 文/图
从危房到楼房 村部“公事公办” 成了现实
离安溪县城78公里的祥华,被称作是内安溪乡镇。而东坑,离祥华乡还有三五公里兜兜转转的山路,坐落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小盆地中,找块面积稍大的平地都不容易。
前些年,偏远的东坑村各项事业薄弱,就连村部也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最先是一层石头房,后面不够用了,又用砖加盖了一层。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功能不完善。村两委以前在这里办公时,村民来办事,中途要上个洗手间,只能先回家一趟再来。小楼被认定是危房后,村两委的工作方式变成了在家分散办公。这样一来,群众办一些稍重要的事项,村支书签了村主任签,最后还得找文书盖章,免不了要多跑。
安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启动后,东坑村村址建设被列入项目。按照规定,列入项目的村子可获得县委组织部专项补助15万元、镇级配套补助3万元。
“这18万元启动资金,激发了村两委干事的劲头。”东坑村村主任张友挺介绍说,通过发动乡贤捐资等多种筹资方式,楼高三层、总面积840平方米的新村部建了起来。村两委统一办公有了场所,群众在村部“公事公办”也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