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乳白釉双狮首耳圈足炉
国际贸易“聚宝”于此
宋元时的城南一带,是刺桐的商业中心,尤以聚宝街最繁盛。
聚宝街的南面为晋江北岸,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上岸,并从这里护送蒙古公主嫁波斯的。据说,聚宝街虽只有3米宽,却得到如是形容:“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满市珠玑醉歌舞,几人为尔沉酣。”可见当年的聚宝街是何等热闹繁华,流光溢彩!
走在市区聚宝街、青龙巷内,每走一步,满满都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通商贸易的记忆,这里过去就是泉州港的码头所在,而附近有富美古渡口、马车行、基督堂、中药铺、李贽故居等文物古迹,成为其商贾繁盛的重要佐证。
宋元时期,泉州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各国来泉州做生意的番船,常顺潮水由后渚港进入晋江,经虫寻埔、法石、溜滨一直到顺济桥下码头停泊,再用小船把货物经由圆通港载到车桥头起卸,就近在聚宝街交易。
所以说,古时泉州港对外贸易最集中的地方,非聚宝街莫属。道路两旁是海关口、税关行、银行、信局、典当行、银号等商业部门,迎面而来的是各种肤色的外商,他们拿出东南亚的橡胶、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大杉、阿拉伯的“番油”、柬埔寨的“高白棉”,以及珠宝、玉器、象牙等,与本地人交易瓷器、茶叶等,聚宝街由此得名。
而同为古泉州最繁华商圈的青龙巷,早于宋代已初具规模。古时,进入泉州的番船,都要在富美码头卸货,再由青龙巷和聚宝街进出泉州城。青龙巷拥有许多当铺,是各国商人兑换货币的重要场所,相当于今天的“金融街”。青龙巷还有明朝政府专为琉球通商设置的“来远驿”,用于接待番商,相当于今天的“涉外宾馆”。
当时的刺桐港作为国际贸易大港,许多外国商船、商人、传教士纷纷来到泉州。1271年8月25日,雅各的船停靠在刺桐港。这一天,这个城市给雅各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船停泊在港口,比他在威尼斯一年看到的还多。能装千人以上的中国海船、船上精密的航海图,以及中国人对指南针的熟练掌握,让雅各觉得,中国人就是把船开到世界尽头也不会迷航。在雅各看来,“刺桐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贸易城市,繁荣到难以描述。来这里的商人,有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同样,生活在13和14世纪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也在各自的游记里,为这座城市的辉煌作证,盛赞泉州港与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