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国际友好城市——德国诺伊施塔特市的学生在开元寺石塔下合影。
旅行家惊叹的国际大都市
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
宋元时期,产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已蜚声海内外,最远到达欧洲。不少欧洲商人和旅行家慕名而来,希望能了解这个国家、学习这个国家的高超技术。在这一时期,中国最为繁华的港口当属刺桐港。这些欧洲客商经由泉州踏上中国土地,在刚上岸的那一刻,他们就被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征服”了。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8月,意大利东部沿海城市安科拉的犹太人雅各,来到当时世界最繁茂的港口城市——刺桐城。他在泉州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半年时间,并用古意大利文写下了《光明之城》手稿。《光明之城》对南宋末年泉州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和泉州的文化、宗教、民俗作了真实的记录。雅各写道:“因为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到它。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称这座城市为光明之城 (Hanmansicien)。”
同样,生活在13世纪和14世纪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也在各自的游记里,为这座城市的辉煌作证。
元代是泉州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刺桐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据说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可·波罗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护送阔阔真公主出嫁波斯。“大船三至十二桅,可载千人,皆造于刺桐(泉州)及兴兰(广州)二埠”。
在阿拉伯国家,同样有着关于泉州的记载。宋元时期,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抵达泉州,在他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他记述道:“我们渡海到达第一座城市是刺桐……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船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1325年6月14日,22岁的伊本·白图泰开始了他的东方之旅。此后,他用了28年的时间,行程12万公里,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期间,他从印度出发,循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于1346年4月乘船来到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1347年1月,他再次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西返,直到1353年回到摩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