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单再种菜 安溪农业兴起私人订制
东南网2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陈小娜)在新兴订制式农业催化下,传统农业流程链条被重新排序:消费者前移,可亲身参与生产种植过程,吃到放心菜;生产者后探,可依据市场需求精准组织生产,不种多余粮。在有“闽南后花园”之称的安溪县,这一新型业态正悄然而兴,近日,记者实地探寻了该产业的发展状况。
安溪县尚卿乡农户陈延年的家庭农场里,300多亩土地已平整完毕,大棚等设施正在有条不紊地搭建。“今年3月前,这处‘私家菜园’就可投用。”陈延年介绍,他把土地划分为若干块小菜园,准备开展私家生态菜园订制,消费者只需付上一定管理费用,就可享受农作物从育苗到成熟的全过程托管式服务,并免费使用种子、农家肥、工具等,“最重要的是,菜园采用生态种植方法,并开放监管,消费者可随时察看农作物长势,采摘有机蔬菜,到农场聚会、郊游、开展亲子农耕教育等,享受田园生活”。
“这种订制式经营模式已经火了。”安溪县农茶局副局长陈永忠认为,在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想体验生态自然的田园生活、吃上安全环保的有机蔬菜,却没有时间长期照料,这些需求都为订制式农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除了吸引消费者,传统的农业业态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安溪剑斗镇的汤内坂果蔬专业合作社,总产量预计达10多万公斤的淮山长势良好,这批淮山虽还未收成,但均已“名花有主”。社员吴水彬介绍,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只需提供土地,并按要求组织生产合格产品即可,种子投入及产品销售等问题则由公司全盘负责。
“既不愁销路,也不愁价格,收入实实在在。”吴水彬说,社员们一致认可这样的经营模式,明年合作社将沿用该模式,扩种100亩淮山。
“业内人士将合作社这种模式称为订单农业,也是最简单的订制式农业模式。”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分析,这一模式打破原来“生产-销售”的流程,将农产品销售环节前置,根据销量组织生产,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对订制式农业发展前景,相关农业经营人士纷纷看好。
魁斗镇盛峰家庭农场场主陈克胜认为,安溪传统农业资源丰富,柿饼、山茶油、麻竹、桂花、茭白等地方性精品农业项目,完全可依托订制式模式,获得又一个发展春天。
蔡建明认为,生态化、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将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金融制度创新的政策环境渐趋成熟,订制式农业模式不仅将为农业发展汇集资本,还将吸纳各行各业关注农业的精英人士,形成“新农人”群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传统农业转型需先求变
□本报记者 何金
安溪订制式农业悄然兴起,是我省传统农业主动求变、成功转型的生动案例。
当前,信息化与城市化浪潮的双重冲击,正在倒逼各种传统产业转型。其中农业该如何转型?对往年只管面朝黄土、深耕细作的农业经营者是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安溪县订制式农业的出现和兴起,无疑为我们启迪了思路。
首先,转型得解决销售问题。在分工细致化、市场长尾化的当下,传统的农业生产者根本无法腾出时间去推动销售、调查市场,也难以占领销售渠道。订制式农业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让销售者或者需求者向生产者下订单,让生意提前送上门,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二,转型必须锁定利润。传统的农业生产对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反应迟钝,生产经营呈盲目状态,再加上农业“尾大不掉”的先天劣势,一旦踏空,农户经年心血便会付诸东流,成为“看不见的手”下的炮灰。而在订制式农业下,需求方在向生产方下订单的同时,往往也将采购价格敲定,这就有利于生产者专注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管理,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化解风险、锁定利润,极大地保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其三,转型必须要有专业高素质人才。当前,在城市化浪潮下,农村呈现空心化趋势。而订制式农业的出现,让更多城市人萌生投资农业的兴趣。今后,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的开展,大批城市精英下乡创业,绝非痴人说梦。
民以食为天,安溪订制式农业的兴起,再次证明只有跟不上时代的模式,没有跟不上时代的粮食,只要转换思路、大胆求变,掌握销路、议价能力、人才等要素,农业就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