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休闲活动丰富
半个月进补一次 每周两次义诊
但是在李玉英的室友翁淑惠看来,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住在一起的人要互相体谅。老人们现在算是过起了集体生活,小到看什么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开灯,一举一动都会互相影响。她们很快领悟到,包容和体谅也将直接影响她们的幸福指数。
“还有哪里能像这样生活?”翁淑惠2014年正月刚刚符合条件搬进敬老院,她心里很明白:“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事,有时他们的确也照顾不到,有了这个敬老院,老人们也不怕没有依靠。”
平时,一日三餐有食堂专业的师傅准备。敬老院为每一位老人都准备了一套碗筷餐具,有各自的标签和编号,放在相应的橱柜里。没来吃饭的时候,老人只要把属于自己的编号牌挂出来,食堂师傅就会相应减少饭菜量,以免造成浪费。每天,食堂师傅会根据情况变换各种菜色。每半个月,还会炖点羊肉、鹅肉等,为老人们进补一次。每个月,也会为当月生日的老人集中过一次生日。
在这里,吃的、住的、用的,都免费。楼下的洗衣区,有洗衣机,需要就可以使用。每周两次,镇上卫生院的医生会到敬老院为老人们义诊。
室内有农家书屋 室外有大球场
看起来,敬老院的生活没有什么可愁的。自2012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220张床位的容量,如今已经有183位老人入住。此前,敬老院规定年满70周岁、生活可以自理的本村老人可以入住。但现在,规矩根据实际情况默默在改变调整。“有些老头子70周岁了,老伴还没有,总不能把老伴一个人扔在家里啊。”翁淑惠这样理解。
76岁的吴声堂和68岁的妻子曾琼花可能就是这样的例子。夫妻俩也儿孙绕膝,退休后却干脆一起住进了敬老院,乐得清闲。两人无聊时,便到一楼多功能活动室,吴声堂跟男村民一起打牌,曾琼花则围在女村民身边看她们玩四色牌。多功能活动室内,大多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牌的老人。如果不喜欢打牌,隔壁就是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内,几个老人正聚在一起看报纸,房屋两侧的墙壁上,几个大书柜里,满满都是各种图书,可供老人们取阅。书屋与电子阅览室紧挨着,电子阅览室内几排电脑,这是面向全村开放的。志愿者们有空时,也会到敬老院来教老人们上网。
天气好的时候,吴声堂会和老伙伴们一起到室外走走。室外有健身路径、门球场、凉亭,他们可以散步,也可以打球。甚至,占地20亩的敬老院内,连戏台和寺庙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