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对非遗传人实行三级生活补助 最多每年1万元

2015-02-20 09:13:51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复兴

非遗须靠人方可永远存在

2013年,泉州被评为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在鲤城古城区,处处都是景点,到处都是历史古迹,文化传承在泉州的普遍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南音、梨园、提线木偶、布袋戏,每晚都在市里各个角落上演。其实,泉州的所有古迹都已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走在路上,传统的东西并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

据泉州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许进中介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是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如果不在了,非遗项目也就随之消亡,为此,复苏民俗是我们首先要做的。”

很多非遗项目是依附民俗文化而存在的,如果民俗文化的形式取消了,非遗文化也就没有价值了。许进中举例说,如果以前没有闹元宵习俗,也就不存在花灯这个文化遗产。泉州现在每年都会举行闹花灯,这个习俗保存下来了,这些花灯艺人就可以保持他们的创作激情,每次有什么民俗活动找他们,并给与一定经济补助,让他们获得一定生活来源。

文化交流和展示对泉州非遗文化传承必不可少,近几年,泉州花灯和全国各地加强交流,到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办展,“这些地方有很多华人侨胞,他们对家乡的文化非常热爱,我们把花灯和艺人都带过去,让艺人们在当地做手艺,相当于在当地传授,将文化展示和传承并行。”许进中说,此外,利用假期开办培训班,教学生制作民间手艺也是政府推动非遗传承的自然之举。

目前,泉州建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在各个区县,并根据地方特色展示相应文化,例如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漆线雕等。

在泉州各个大街小巷设有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让每个传习所都有非遗传承人,他们有义务在所里面传授技艺,通过带徒弟、开培训班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播。

许进中说,去年起,泉州重点对传承人进行政府行为的生活补助,特别是经济困难者。60岁以上的市级传承人一年给予2000元补助,省级传承人一年3000元,而国家级传承人不限年龄,一年能得到1万元补助。

目前泉州的非遗项目有300多项,其中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有34项。许进中说,由于项目较多,全部采取保护措施有一定难度,“很多方面还是没法面面俱到,非遗申请有一定标准,需要一步一步来实施。”

许进中感慨,非遗本身就融合在群众当中,讲求的是活态传承,它和文物不一样,非物质文化要有人,才能永远存在。

□随笔

爱拼才会赢

来北京已近3年,每年过年回家,作为闽南之子,我总会喜欢追寻浓浓的古早味,来到红砖厝的古街,进行我的吃货之旅。曾经数次梦回这座历经千年故事的古城,这里每条街巷都有着儿时和青春的印迹。踏出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从这头走到那头,无论去往何方,也许你已穿越几个世纪,而家乡的每一幢建筑,虽然经历着岁月的风吹雨打,但红砖檐双燕飞仍旧触人心弦。

眼前依稀是儿时跟随家人赏花灯的情形,一家人手挽着手,或观看踩街表演,或前往清源山共饮茗茶。刺桐花开,“爱拼才会赢”的歌声响起,让每一个归家之人暗自提醒自己,扣掉三分的天注定,七分还要靠自己打拼,脚踏实地做闽南人,趁自己还跑得动,不要给青春留下任何遗憾。 (记者潘珊菊)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