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区张坂镇苏坑村土地流转 实现三方共赢 土地流转后,苏坑村的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农场。(游怡冰 摄) 2013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将张坂镇苏坑村、洛阳镇梅岭村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村。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村民收入。 □本报记者 游怡冰 通讯员 杨婷婷 林晓文 土地流转 抛荒地“变废为宝” 初春时节,在张坂镇苏坑村村道上,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大片大片的胡萝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穿梭在田间忙着收割胡萝卜,包装成袋的胡萝卜整齐地摆放在一边,等待着车辆来运走。 之前,苏坑村的这块土地由于沙化,被抛荒了20多年。不仅如此,村两委每年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荒地刚好就在村主干道边,景观很不好看。”回想起这块沙地,苏坑村党支部书记苏国钦颇有感慨。 近年来,苏坑村村两委经过调研并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从群众手中整合闲散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建基地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改善景观,带动群众增收。在村两委的努力之下,将该地承租给了厦门翔安的胡萝卜种植大户,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苏国钦介绍,整个蔬菜种植基地总体规划421亩,目前试点种植171亩,均用于种植胡萝卜,剩余的部分将在明年陆续进行规模扩大。届时还将种植丝瓜、葱等蔬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村民的收入,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方共赢 农户村财均受益 “农忙时,平均一天有30—50人在基地里工作,女工工钱60元一天,男工100元一天。”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会优先聘用本村的人,大家一有空就过来上班,人均每月至少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如此一来,村民不但有了土地租金还有到基地务工的工资,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专业化的蔬菜种植基地效益比较高,也给村财带来不少收益,实现了基地、农户、村财的三方共赢。 如今走在村主干道上,绿油油的胡萝卜地与远处的美丽乡村山内村和后蔡村连成一片,景观得到大大的改善。苏国钦告诉记者,荒地“变废为宝”的效益还在不断被开发中。目前,这片蔬菜种植基地还成为附近中小学院校的校外教育基地,等到天气更暖和,将有大批学生来实地体验种植胡萝卜。 近日,苏坑村蔬菜基地与洛阳镇梅岭村台盛果蔬基地通过审核,被确定为台商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状况进一步厘清,一些长期困扰农村、农民的土地权属争议得以化解,同时农民的权益也得到保护。 |
- 2015-01-28土地流转瓶颈政策引导破解 泉州土地流转调查(下篇)
- 2015-01-27土地转起来荒田变宝地 泉州土地流转调查(上篇)
- 2015-01-22永春废弃芦柑园重披新绿装 改种非桔作物寻商机
- 2014-06-11农地流转难背后农户心态:存恋土情结 忧改变用途
- 2014-03-07农业部长:我也在吃转基因豆油
- 2013-10-30永春现首家“股田制”合作社 土地流转新模式
- 2013-09-26根据面积享受分红 “股田制”合作社落地生根
- 2013-09-13涉农乡镇基本建成服务平台 土地流转已超5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