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独一无二 城东有面“碗托”墙
由东门窑遗物筑成,见证海丝辉煌,至今未发掘保护
“碗托”墙用东门窑遗物筑成
核心提示
10多年前,泉州民间画师张和平在丰泽区城东街道的东门窑一带采风作画时,无意间看到一幢三面墙均由烧窑的“碗托”筑成的房子;近日,张和平再次前往此处采风时发现,这三面墙仅存正面的一堵可以看得到,其他两面已被旁边的新房遮挡。
“碗托”筑成的房子,在泉州很可能独一无二。它也从侧面反映了泉州东门窑历经的兴衰,更是泉州海外交通史、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宝贵遗存。
□记者廖培煌 实习生彭坚林 文/图
古窑“碗托”筑成“奇墙”
在张和平的带领下,记者驱车前往探访。张和平所说的古厝位于城东社区的后路角落,穿过村中民宅,紧邻着几幢新楼房的中间地带,有一幢低矮的平房,出砖入石、红砖封壁,典型的闽南风格建筑。
在大门正面的这堵墙,记者见到:墙体的上半部分为红砖,下半部分表面全为“瓦当”。“这不是瓦当,是‘碗托’或者称为‘匣托’。”张和平说,这些“碗托”就是烧窑时用来托住烧制的碗、碟、盆等物品。
一个个“碗托”垒起来,颇像一幅画,每个“碗托”直径约10厘米。“事实上,‘碗托’呈圆柱状。”张和平说,其高度在一二十厘米。记者数了一下,共有9行、200多个“碗托”筑成半堵墙。
据了解,这幢古厝建于清朝年间。张和平解释说,20世纪60年代和10多年前,他都看到过这幢房子,当时三面有“碗托”。张和平拿出画于13年前的这座古大厝,画中,除了目前仅存的“碗托”墙,另外两面几乎都是用“碗托”筑成。附近的居民说,旁边的新房堵住了另两面墙,现在看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