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狠抓培训 兑现政策
政企联手破解“招工难”
举办招聘会也是台商区扶持企业招工的举措之一。图为求职人员正向企业工作人员咨询情况。(郭子芳 摄)
本报讯 (记者郭子芳 刘倩 通讯员王婉明)搭建平台服务就业、狠抓培训推动就业、兑现政策促进就业……泉州台商投资区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加强企业与求职者间的互动,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题,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日前,区民生保障局发表《当前我区用工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合企业用工现状,分析“招工难”原因,并提出破解“招工难”的对策和建议。
拓展招工渠道 广开用工门路
报告显示,目前台商区有企业1083家,职工总数86271人。据调查,企业用工需求量达到1050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需要8600人,占比为81.9%。从行业类型看,机械制造、食品、服装、鞋业、箱包、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比较迫切。
“企业招工主体意识不明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台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企业招工主体意识不明,不积极走出去主动招工。不仅如此,企业缺乏快捷、有效的招工信息发布平台,招工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求职者,很多就业人员都是通过亲戚带亲戚、员工带员工的形式进入企业。
企业要招工,渠道是关键。为了缓解企业招工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台商区积极拓展招工渠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组建专职招工团队,负责常年招工工作,将招工与招商同等对待;鼓励企业在劳动力丰富的省份设立招工服务站,建立企业招工平台;加强与省外人社部门、职业中介联系,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开拓外省劳务市场,及时兑现劳务输入奖励资金,鼓励外省劳务中介向台商区输送劳动力。
台商区还积极广开企业用工门路。“在本地人员密集区等场所、返乡高峰期等时段,大力宣传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情况及企业面貌,展现‘本地就业’的优势,树立‘本地企业’的形象,让本地就业对象充分了解台商区企业在用工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变化,尽力引导本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
“同时,台商区制定奖励措施,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就业工作。”该负责人表示,挖掘本地劳动力的同时,还要引导企业进行员工交流。引导不同行业属性的企业进行淡旺季员工交流,避免企业在淡季解雇员工、在旺季招不到员工。此外,台商区鼓励企业将车间外包;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引进有资质的单位或者有组织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入驻企业,承包企业车间或生产线,缓解职工不足等问题。
优化用工环境 规范用工管理
用工不单是企业招工的问题,如何留住工人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企业随意要求员工无条件加班加点、不依法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等现象依然存在,员工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反差大;企业主以种种理由阻挠员工跳槽,从而引发员工不满,导致员工稳定性差。”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主法律意识不强也是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重要。“企业员工以年轻人为主体,挣钱不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台商区教育文化体育、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交通等城市配套还在发展建设中,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不少年轻员工难以适应,宁愿选择工资较低的市区企业也不愿意选择工资较高的台商区企业就职”。
为此,台商区将积极优化企业用工环境。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方面,挂钩责任单位要督促企业解决拖欠员工工资、劳动条件差、社保缺位等实际问题;指导企业与职工签订稳定的用工合同,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工用人机制,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规则运作。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台商区将推动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文体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吸引职工、留住职工。同时,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在新建区域严格按标配建,另一方面对已建区域抓紧补建,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加大扶持力度 重视技能培训
报告显示,职业教育和培训不力也是台商区企业“招工难”的原因之一。“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没有及时跟上,务工者总体素质偏低,产业技能缺乏,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导致企业技术型、管理型职位大量空缺。”该负责人介绍,台商区将支持企业重视就业技能培训。如:帮助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定点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急需的员工,解决熟练工短缺问题;鼓励企业加强与外省人社部门、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劳动力资源培训,形成先培训、后输送的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培训,根据自身用工需要,科学制定好用工和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办法,自我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行的熟练工。
下阶段,台商区还将继续加大招工扶持力度,真正将《广纳就业人员十条措施》落到实处,让企业和职工享受到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建立招工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招工用工工作有效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