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泉州台商投资区> 文化印象 > 正文

女性、艺术与权利——访90后青年艺术家邱臻彧

2015-05-13 21:09:4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邱臻彧作品《机会之门》

初看邱臻彧(英文名:Helen C.Y. Yau)的插画,觉得色彩艳丽,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继而细细品味,便发现其寓意丰富,主题深刻。

这是一幅入选英国广播电台“自由2014:艺术和绘画”展的作品——《机会之门》,画面中有代表各种机会的大门,扎着小辫子的女孩手上拿着一串七彩钥匙,她有权利去开启很多扇门,自由去选择她想要的,画中女孩用教育之匙打开了学校的大门,表明她渴望接受教育,作品表达了一个女孩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作品呼吁尊重女性权利

邱臻彧出生于台商区东园镇一书香门第,爷爷和父亲都当过教师,父亲从小就十分注重培养邱臻彧的独立性和意志力。受益于良好的家教,邱臻彧从小就喜爱阅读和画画,“对我来说,绘画是我与灵魂的一种交流,那种境界和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曾在香港和美国著名传统女校读书的经历,让邱臻彧从小就非常关注女权问题,绘画创作中也逐渐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应有的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一书提出“女孩接受教育长远来看可以改善并解决第三国家的贫穷问题”,邱臻彧十分认同此观点,她说:“让女孩接受教育,不仅是一种基本的人权,长远来看对一个社会和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她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童媳》等作品都反映了这一主题。

《我有一个梦想》图画中的女孩,被关在家里做家务,成为封建文化的阶下囚,她梦想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用知识的力量去争取自由,用铅笔和尺子去绘画和量度美好的未来,她衣服里补丁的字母和头发中飞向窗外的蝴蝶都传递出她对受教育及自由的渴望。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女孩不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甚至沦落为童养媳,作品《童媳》便反映了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穷困家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未成年女孩嫁出去,尽管她渴望上学,渴望享受灿烂童年,但现实中她已历尽沧桑,是多位孩子的母亲,有数之不尽的家务和重担。由于缺乏卫生常识和基本医疗,她背上还有一个夭折的婴孩。左边七彩童年的窗户已经紧闭,迎接她的是右边的窗户 ——死亡的坟墓。

邱臻彧作品《童媳》

梦想创立品牌助力公益

邱臻彧自小在香港接受西式教育,她很早就明白“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所以一直以来,她都乐于助人,经常到教会、福利机构做义工。同时也尝试将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设计了诸多商业化艺术作品, 把部分收益捐献给慈善机构。

《支持女孩》是邱臻彧专门为女孩打气而设计的一款鞋子。谈起设计这款鞋子的初衷,她表示,希望每个女孩都有机会受教育,追求智慧和真理,发光发亮,为社会作贡献。她介绍,这款鞋子由蓝色系和橙色系组成,蓝色代表天空,寓意自由;橙色代表太阳,寓意力量。右脚的灯泡里是一个女孩,左手拿着钥匙,右手拿着女权的符号。左脚的灯泡里是一只戴着博士帽的鸟造型的女校,代表智慧、自由与真理。女孩和学校放在灯泡里,寓意女孩受教育后,就有力量如灯泡般发光发亮,照亮黑暗角落。鞋的前端是女孩们在进行不同的体育活动,快乐地成长。鞋两侧则是一些与知识有关的图案,代表学习和智慧。这款鞋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艺术展里展览过,反应热烈。

下阶段,邱臻彧打算创立自己的品牌,把一些创意作品应用于自己设计的产品中,并把部分收益捐献给慈善机构助力公益事业。“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性”。 邱臻彧勉励同龄人应该激发自我潜能,为梦想奋斗;学会感恩,多为社会作贡献,“要像灯泡那样,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同时也多关注一些女性不平等待遇问题,携手合力创造一个更和谐文明的社会。 (本报记者 陈桂生 郭慧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