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金井的王芳泰从小立志要学习中医骨科造福乡亲,大学期间,谎称伤病向四川省骨科名医马福祥偷师,后打动马福祥正式收徒;行医时常借钱给患者当路费和药费,定期到贫困山区义诊,上门为贫弱群体送医送药;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骨科正骨等手法、方药精华——
“暖男”医生的责任和坚守
看诊时,王芳泰都会教病人一些日常锻炼的方法。
核心提示
总是笑眯眯的,说话温和有礼;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患者要电话从不拒绝,半夜有需要会出急诊……
在许多病人的心中,他就是时下流行的“暖男”,总是给人温暖、踏实的感觉。
相比于医生经常留给人的“冷面”感觉,“暖男”医生王芳泰的患者总是说,一看到他,还没治就感觉好多了。
□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陈晓东/图
自幼立志为“大侠”疗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少林寺》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在大陆的风靡,全民追捧,全国各地掀起了“武术热”、“气功热”,当时的泉州也不例外。在晋江金井,大街小巷也常常能见到大人、小孩在练习武术、气功。
彼时的王芳泰正在上初中,他也是这个热潮中的一员。不过,血气方刚的年纪,在大多数男孩还做着仗剑走江湖的武侠梦时,他的梦想却有些剑走偏锋——为不小心受伤的“大侠”疗伤。身边练武的人多了,意外受伤不可避免,见不得周围的人受伤,王芳泰当时就想着,如果自己有能力帮他们“疗伤”就好了。
当时许多人家中都藏有武学的书籍,各种手抄本、古籍、印刷本,这些书籍一般前部分是武学教程,后面就是如何治伤的,每个武学流派也几乎都有自己关于伤科的记载。为了学习其中的医学知识,王芳泰到处收集这些书籍,找同学借,到藏书人家里抄,到学校图书馆借……凡是有刊载疗伤知识的书籍,能买就买,不能买就借,实在不行就手抄。他甚至还利用古书里的记载,试着泡药酒,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对中医骨科的了解,他的兴趣越来越浓,下定决心将来要学中医。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填的全是中医骨科专业。1992年,他如愿被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科专业录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至今保留着30年前收藏的手绘本治伤书籍
装病向骨科名医偷师
进入大学后,王芳泰发现,学校学的更多是理论性、基础性的知识,临床实践、手法的使用、方药的应用等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他听说成都有个非常有名的骨科中医马福祥,医术了得,门口经常排长队,他非常钦慕,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他学习。
马福祥是四川省三大骨科权威之一、著名中医骨科专家杨天鹏的第一代学术继承人,他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武术及损伤的诊治,后拜杨天鹏为师,继承和发扬了杨天鹏的正骨手法和方药,杨天鹏评论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考虑到马福祥和自己非亲非故,不一定愿意教自己,而且他也想求证下他是否名副其实,考虑再三,他决定装病去就诊。这次是脚后跟痛,下次是腰扭伤了……每一次去,排队的人都巴不得早点轮到自己,他反倒不着急,静静待在一旁“偷师”。没想到的是,他的“反常”举动早就被马福祥发现了。一个月后,马福祥为他看诊的时候,故意严肃地问他:“你不是来看病的,不可能这些小毛病,几次都没好,实话告诉我,你来做什么的?”
装病被识破,王芳泰只得向马福祥表明身份,并提出想跟他学习的请求。王芳泰的学校在城西,而马福祥的诊所在城东北,从学校到诊所骑自行车要一个小时,几乎跨越了整个城市。
马福祥看着眼前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默许他跟在身边学一段时间,决定再观察观察,“对传统中医来说,除了要考察弟子的天分、勤奋,医德也很重要。”
得到首肯的王芳泰非常兴奋,他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没课的时候,就蹬着自行车跑到马福祥的诊所。
王芳泰对病人十分耐心,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耐心讲解。
学成回乡服务乡亲
他的勤奋、对中医骨科的兴趣和为人处事的谦和,马福祥都看在眼里。经过四个月的考察,1992年,他正式收王芳泰为徒。随后,更是将其指定为自己的学术继承人。
为了争取更多的跟师学习机会,王芳泰不仅每个礼拜都去马福祥的诊所,连寒暑假都留在成都。1992年至1997年的5年间,除了在学校,王芳泰就在马福祥的诊所跟师。马福祥武医结合,筋骨同治的理念,特色的正骨手法,独特的方药应用,令王芳泰受益良多,特别是大量的临床实践,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得到名师指导的王芳泰,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经验,与同龄人、同学相比,都明显丰富多了。大学毕业前,成都有家医院曾提出不错的条件,想将王芳泰留下来,但王芳泰拒绝了,“泉州自古有尚武之风,练习武术的人多了,受伤的情况必然比较多,需要具备这方面知识的人。”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泉州市中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的骨伤病治疗。
王芳泰运用“师公”杨天鹏发明的高脚凳为病人调整腰椎
常借给病人路费药费
杨天鹏、马福祥师徒都坚持医术和医德并修,认为医者父母心,医家有责任悬壶济世,对于贫弱的病人,经常免费义诊、送药,这一良好的传统深深影响着王芳泰。
“王医生,我身上的钱不够买药了,您能借点给我吗?”“王医生,我的钱看病都花完了,您能借我一些路费吗?”在许多人眼中,能尽量减免诊费已经是好医生了,何况借钱给病人这种大家“匪夷所思”的事?这种事王芳泰不仅时常碰到,而且都答应了。彼时他一个月工资才两三千元,一借出去就是两三百元,但病人一开口,他从不拒绝:“他们肯定是没办法才会向我借的。”王芳泰说,对于病人借的钱,他每次心里都做好了“不会还”的准备,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病人没还,这也令他很感动。
医者父母心,父母眼中,孩子并不分贫富贵贱,王芳泰眼中的病人,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有分别的,区别在于对贫困的病人更关照,“有几次我找他看病,发现他的诊室前,总是排着长队,找他的很多都是外来工。”因为治病而结识王芳泰的陈女士说,在排队的时候,听到几个病人在讨论,说这个医生对病人很好、很有耐心,不会因为他们是外地人,没钱没关系就轻视他们,有什么问题问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回答,而且不会叫病人做很多检查。
医者父母心,父母对孩子永远有用不完的耐心。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病人和家属往往有很多的不安和疑问,经常要一遍又一遍地问,很多医生长期被大量病人疲劳轰炸,工作不久就容易失去耐心,多问几句都懒得回答,更不会留电话给病人,让病人随时“骚扰”自己;王芳泰的电话只要有病人要,他都会给,老人骨折等意外伤害,常常发生在半夜,很多着急的家属半夜给他打电话,无论什么时候,他的态度都一如既往地谦和。
医者父母心,父母总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能做的都尽量为孩子做。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考虑到患者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也为了减轻其经济负担,经他前期诊治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常常联系病人所在地的同行,介绍病人前去诊治。因为他态度好,很多人来看骨科的时候,常常把身上的其他毛病都告诉他,专业涉猎范围很广泛的他,有把握就帮忙看,觉得没有把握也同样帮病人推荐、联系其他医生。
王芳泰的妻子马薇静是他师父马福祥的女儿,他的人品折服了师父将女儿嫁给他。
定期义诊帮扶贫弱
医院的工作已然十分繁忙,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日,王芳泰还定期参加爱心公益协会和泉州大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组织的义诊,安溪、永春、德化……大泉州的多个偏远山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义诊中他痛心地发现,许多留守老人,囿于经济原因及年轻人常年在外,一旦病了能拖就拖,往往延误病情,甚至拖成大病,因此,尽管休息时间很少,一有时间,他仍坚持参加义诊。
除了定期参加义诊,王芳泰看报纸、电视时,发现一些家庭困难病人需要帮助,如果是自己专业能及的,他都上门义诊;有些朋友知道他心善,身边如果有类似情况,也会跟他联系,让他走一趟,只要能做到的,他从不推辞。
真诚待人、将心比心,在医患关系有些紧张的当今社会,王芳泰与病人的关系却挺和谐。许多病人铭感于心,总想着要怎么感谢他。有直接送钱送物的,有的不远千里从外省老家带来土特产,对于经常连诊金都免掉的他来说,能推的他都尽量推掉,有时实在推不掉,见来人都急了,他就带着病人去走访一些贫困户,将物品送给他们,“真的要送,就送给有需要的人吧。”
一位深沪的老船工送的东西多次被退回来,他便发挥所长,自己动手帮他做了一个梯子。
勤学笃思书多得压垮床
王芳泰分配至泉州市中医院后,泉州知名老中医林禾禧时任该院副院长,“对我来说,他不仅是个好下属、好朋友,更是值得一生信任的好医生。”林禾禧说,2008年,他不小心摔倒,手臂粉碎性骨折,当时王芳泰用传统手法帮他处理,几分钟就好了,一周后去医院拍片,骨折对位对线出乎意料的好。一旁的放射科医生拿着新旧两张X光片对比之后,十分惊讶,觉得实在难以置信。
王芳泰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也给林禾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王芳泰对骨科传统手法的接受和研究十分到位、深入,且勤学笃思,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许多医学书籍。
说起王芳泰的好学,彼时他在中医院的舍友洪天助说起了一件趣事,当时他住在王芳泰的下铺,王芳泰的书实在太多了,桌上放不下,床上也堆了很多,有一次竟然把床板都压断了,“幸好那天我比较早起。”洪天助开玩笑地说。
《少林医药秘传》、《药功秘籍》、《现代临床正骨疗法》……在王芳泰家,各路门派的中西医学书籍已经多到数不清,妻子笑称他对医书和病人的感情,比对自己都深。
为坚守中医梦想而辞职
对很多人来说,筋骨损伤一旦没处理好,可能会导致一辈子的残疾。王芳泰深知自己的责任,因此,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然而,随着在医院工作时间越长,王芳泰发现,在现有的体制内,医院对药物制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传统中医一些效果很好的方药、甚至手法,因为没有进入体制内,无法在医院使用。
考虑到自己所学的传统骨科接骨手法、经典的治疗手法、变化的处方等诸多中医流派的精髓,在医院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践行,且将来的传承也可能面临问题。考虑再三,2013年,他毅然辞职,开办一家诊所,将自己二三十年的所思、所得运用到诊疗中。
自己开设诊所,很多手法、方药的运用都能因人、应症灵活调整。比如,在长期的接诊中,王芳泰发现,许多骨科的病人,因为长期吃药,肠胃都有问题。肠胃本是内科的问题,跟骨伤科无关,然而为了病人,他和已经成为自己岳父的师父马福祥,一起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了许多古书、典籍,自制出一种调理肠胃的药。又例如,杨天鹏发明的一款用于调理腰椎效果良好的高脚凳,也开始投入使用。
除了对症治疗,对骨科病症来说,肌肉的康复锻炼也十分重要,因此,看诊时王芳泰经常会教病人一些可以在家练习的方法,“他做人非常厚道,总是笑眯眯的,对病人特别认真负责,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医生。”接触王芳泰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沈阳的患者老刘心中,王芳泰早已经是他最信任的医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