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金新娘’的背后系列报道”追踪
新人简办婚礼 节约用于慈善
不少新人节俭办婚礼,兴起捐赠慈善之风。 (吴吉祥 供图)
核心提示
在泉州晋江、石狮一带,过去有一些新人办婚礼时,聘金、嫁妆动辄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新娘浑身上下挂满各种珠宝金饰,成为许多人眼中的“黄金新娘”。这种“黄金婚嫁”是民俗还是陋习?是不是以民俗之名行奢靡之风?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于去年5月份推出系列报道,起底“黄金新娘”的背后真相,揭开其背后的利益博弈,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记者从泉州市文明办获悉,晋江、石狮各乡镇已陆续推行婚礼简办等移风易俗措施。不少新人不再追求婚礼形式上的隆重,而是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慈善公益项目。
□记者 陈灵
婚礼不讲排场 省钱用于慈善
今年1月,晋江磁灶镇岭畔村的小吴迎娶新娘,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对于婚礼,小吴和家人花了很多心思。不过,他们的心思不在于排场,而在于一个特殊的仪式——慈善捐赠仪式。在婚宴现场,小吴的父母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出100万元,定向用于岭畔村慈善协会、岭畔村敬老院及磁灶卫生院等公益事业,并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各发800元红包。
“不仅小吴,当天,另外一对新人也有公益善举。”岭畔村村主任吴吉祥介绍,另一户人家不仅给全村老人各发1000元红包,也在婚宴现场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资500万元。
吴吉祥介绍,岭畔村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规定结婚嫁娶宴席总数不得超过40席、不设婚前婚后宴等。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便把省下来的钱捐出来,或给全村老人包红包,或捐给慈善总会,“全村现有500多位老人,村老年人协会受捐资人委托,挨家挨户把红包送到每位老人手中。”
“每桌菜金省下一点,几十桌加起来便是一笔大数目。这些钱对一些贫困孤寡老人来说,也许是一年的生活费。”吴吉祥说,希望这种好的做法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老板女儿不做“黄金新娘” 只戴简单首饰出嫁
今年1月30日,石狮的王炜煌娶新娘。炜煌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因此他的父母希望婚礼排场要大、菜肴要丰富。他的妻子洪女士是石狮某知名企业董事长的女儿,按理说,排场自然也不能小。然而,婚礼当天的场面,却让宾客们有些意外。
“我老婆出嫁时,只戴了一条细细的金项链,不是‘黄金新娘’。迎宾时,她甚至把金项链也脱下来。”炜煌说,他们每桌的菜金也从近万元降到4000多元。
简办婚礼的想法,源于炜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悟。“我22岁刚踏入社会时,在晋江、石狮,常听别人讲,谁家的女儿嫁妆有多少,甚至听说有年轻人为了高额嫁妆结婚,后来感情不合离婚。”他说,攀比不仅是不良社会风气,还对年轻人造成很大压力。去年底,石狮市青年商会“嫁妆莫炫 婚姻无价”新风行动启动,作为青商会的成员,他想做出改变。
他很快便说服了妻子,“她支持我的想法,挺开心的,也觉得很有意义。”之后,两人又一同说服双方父母,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婚礼现场,炜煌以父亲的名义向石狮青商会“米兰计划·育苗工程”捐款,成立荣美基金,与青商们一道帮助高中毕业生圆大学梦,引导当地学子报考产业发展相关专业,共同推动“保学业、保实习、保就业”的青年就业创业帮扶行动。
村规民约陆续出台 “多行善事”成新习俗
除了小吴和炜煌,在晋江、石狮一带,越来越多的新人通过简办婚礼的实际行动,弘扬新风尚。记者从晋江市文明办和石狮市文明办获悉,两地多数村、社区都在践行婚丧喜庆改革的村规民约,如晋江磁灶镇大埔村就对喜事宴客的事项、范围、时间、规模等环节作出详细规定,以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进行表决并制定罚则。石狮蚶江镇石湖村也制定了“升级版”村规民约,规定男女订婚可送喜糖,但严禁备办宴席等。
晋江、石狮的市民也开始践行“简办俗事,多行善事”,把节约下来的礼俗资金捐献给慈善公益事业。如石狮蚶江镇水头村爱心企业家王聪敏简办儿子婚事,将省下的20万元分别捐给村小学和村老人会。而且,这种善举也不再是大企业家的专利,更多的人加入慈善捐助行列,进而形成了一种风尚和习俗。如今年3月,晋江安海镇庄头潮坑村,村民李成佳简办孙子孙媳的婚宴,将节省下的15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