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三百载永春白鹤拳:一套拳术声名远扬 一个产业方兴未艾

2015-06-08 09:45:4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百载永春白鹤拳

一套拳术声名远扬 一个产业方兴未艾

在大羽村演武场举行的白鹤拳表演 (姚德纯 摄)

从永春县城出发,驱车往西北方向沿公路蜿蜒而上,一路梯田、青山环绕,村中小溪汩汩流淌而过,山水风光相互映衬。2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名扬海内外的永春白鹤拳故乡五里街镇大羽村。大羽村全村105户415人,村民多以务农、教拳为生,按大羽村支书周金盛的话说,村里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打白鹤拳。

站在大羽村观景台上极目远眺,你很难想象这是个地地道道的行政村,现有6个自然村落,均依山势分布,错落有致。用“移步换景”、“风景如画”来形容对大羽村的印象一点不为过。村里的所有房屋墙体,全是用黄色石漆进行统一装修,屋顶以进口沥青瓦进行坡屋顶改造,呈现出闽南特有的民居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居民房屋墙面上,竟涂鸦着带有白鹤拳招式、拳谱和谚语的图案。

跟随着周金盛边走边聊,村中景色越来越别致。在民居房前屋后,均安装永春白鹤拳练武器具,和废弃的器皿种着茶花和桂花等名贵花木,炮杖花也连片地爬满了房屋整个墙体。村道两旁搭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绿篱笆和石板凳,搭配着白鹤拳招式创意雕塑和木栈道。行走在村道上,一路鸟鸣虫唱,鸟语花香,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新村建设因地制宜 与白鹤拳文化结合起来

走到大羽村的村部大楼前,一副巨型照片赫然眼前。照片中的场景发生在2002年,同样的地点,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前来大羽村考察,周金盛赤脚打着白鹤拳。如今,14年过去了,在照片中的同一个地点,现在还刻有习近平当年驻足的脚印和周金盛打拳时站立的脚印。和记者说起这事儿时,周金盛仍十分兴奋。 就在2013年10月,周金盛还给习近平写了一封信,讲述10多年来村里的变化,让老周感到意外和激动的是,不久他即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时光倒回到2002年6月15日,当时在永春县调研的习近平省长来到了大羽村,调研的是关于新村建设。 那时,周金盛是村党支部的一名委员。据其回忆,当天上午,习近平一行查看了村庄的建设情况后,仔细询问村庄的规划、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村财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等情况。

当村支书介绍说大羽村是永春白鹤拳的发祥地,是个武术之乡,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几招白鹤拳时,习近平当即脱口问了句:“来啊,谁会啊?”当时正巧打算去地里看芦柑的周金盛,被村支书点名出来打拳。 仓促之下,周金盛便踢掉人字拖鞋,赤脚在习近平面前表演了一套白鹤拳基本功。照片中所有人的表情显得很欢快,记者问老周大家当时在笑什么?“被踢开的拖鞋正好呈阴阳面扣在地上,估计大家都笑这个吧。”他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

看完周金盛的表演后,习近平当即就对村支书说:“新村建设要因地制宜,要有自己特色,如果能把白鹤拳文化结合起来,就更好了。”遵照指示,永春县立即着手对白鹤拳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打造以白鹤拳为特色的大羽村乡村旅游,同时还建起了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组织青少年练习白鹤拳。

周金盛在给习近平的信中写道,大羽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当年不足2000元,到2012年已达11936元。现在大羽村名声在外,吸引了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等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白鹤拳、进行武术交流。

大羽村白鹤拳史馆内的白鹤拳表演吸引了众多游人欣赏 (姚德纯 摄)

白鹤拳嫁接旅游 永春大做文化旅游文章

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一定想不到,在她身后300多年,她创制的这套拳术,大羽村的村民们不仅得以强身健体,曾经的山旮旯贫困村也摇身变为小康村。在周金盛的带领下,挖掘大羽村特色文化,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白鹤拳的名气逐渐打响。2008年6月,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2009年起,大羽村在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举办白鹤拳文化节,村里建起的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成为世界各地永春白鹤拳传人、武术爱好者寻根谒祖、交流武术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每年接待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及游客3万多人。

现在,让周金盛引以为豪的是,白鹤拳在300多年间已经传播至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传统武术之一。武术明星叶问、李小龙,正是现代白鹤拳杰出传人,他们的银幕形象,让曾经驰名世界的白鹤拳再次引起中外武术文化界的热烈关注。

“广东永春拳师前几日还来过史馆谒祖,他们亲口跟我说,广东佛山‘咏春’拳确实发祥于永春。”周金盛说,永春白鹤拳弟子在太平天国期间,随部队南下,流入广州,因避祸需要,改名为咏春,致使永春白鹤拳讹传为咏春拳。

暑期快到了,许多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的家长慕名而来,与周金盛提前约定,将孩子寄养在他家里2个月,并教授武艺。像周金盛这样的,大羽村就有近20名拳师,面向社会长期招生授课。

“许多来大羽的人都有学武的念头,所以村里人就自发办了常年班和阶段性的寒暑班,各家各户自己收徒,常年班包吃住每人每月3000元。”像周金盛这样的一年算起来可以进账五六万元不等。 同时,为更好地将白鹤拳文化带入乡村旅游发展中,周金盛带领大羽村成立一支白鹤拳表演队,由20名村民组建而成,与各大旅行社进行签约,制定多种旅游表演套餐,常年为各界来客和游客表演。

“以前的旮旯小山村,现在一年的接待量达到了10多万人次,而且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慕名来村里习武,像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等都有武术爱好者前来学白鹤拳。”周金盛说,每每到永春县旅游的人,大羽村是必来的一站。村部将武术文化和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建立“百瓜长廊”等观光生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平常周末,在大羽村挤满了前来参观休闲游玩的各地游客。“许多摄影家、自行车、长跑等协会在我们这里设立基地,外出打工经商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经营‘农家旅社’、‘农家饭店’。”

记者了解到,大羽村还通过成立美丽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方七娘白鹤拳”、“方七娘永春拳”商标,开发了一系列永春白鹤拳文化产品,如白鹤拳套路瓷雕、白鹤拳文化衫、白鹤拳练武器具销售、功夫客栈等,大大扩宽了大羽村特色文化旅游内容。

藏在深山的300年拳种

如今成为永春响亮的文化品牌

50多岁的周金盛,已经习武40年,如今,每天早晨起来练白鹤拳,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事情。“平时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周金盛对师傅郑文存的教诲如言犹在耳。

2010年9月,大羽村荣获“中国永春拳第一村”称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黄道霞特地到永春为大羽村颁发了牌匾。 白鹤拳在永春何以如此兴盛?周金盛告诉记者,永春县是个武术之乡,在明代,永春的拳术就已经很出名了,《明史》有“永春人善技击”的记载,家家习武健身早已蔚然成风。目前全县拥有20个白鹤拳武术馆,单一个大羽村也有17个白鹤拳研究会。

早在清康熙年间,相传清初一名叫方七娘的女子,从白鹤灵动中悟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新拳种,谓之鹤法,也称白鹤拳、永春拳。后来,永春白鹤拳祖师方七娘和丈夫曾四就在大羽村附近设馆招徒,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已衍化为咏春拳、福州鹤拳、日本空手道等著名武术流派,传播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藏在深闺300年的白鹤拳,现在,已经成为永春县极力打造的一张响亮名片。今年11月,永春县将举办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并作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目前,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白鹤拳是永春的一张名片,要借助这次大会,打响永春白鹤拳的品牌,形成震撼效果。要做足助推产业发展的文章,促进永春的经济社会发展。”永春县长蔡萌芽在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筹备工作会议上为此特别强调。

近年来,永春县每年都会在方七娘的诞辰日举办白鹤拳文化节;开展白鹤拳进校园,在全县中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推行永春白鹤拳操;组建学校永春白鹤拳业余武术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更好地传承永春白鹤拳。永春的白鹤拳师还主动出击,每年都会参与东南亚、欧美、港澳台等地的武术文化交流,参加各类国际赛事。

永春县还通过建设一座史馆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举办一个文化节白鹤拳文化节、创作一部小说《永春白鹤拳传奇》、拍摄一部电影白鹤拳电影《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及动漫《永春白鹤拳》等举措,进一步打响永春白鹤拳品牌,提升这张文化名片的“含金量”。

永春白鹤拳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谢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