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哀乐》编曲罗浪病逝 咱厝痛失音乐奇才
2015-07-15 10:44:5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1949年10月1日,伴着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29岁的罗浪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团长,指挥200多名队员奏响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

记者采访罗浪的弟弟罗杰

弟弟罗杰讲述:哥哥帮实现军人梦 一张信封能用两次

“他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偶像。他用他的工资资助了我30年,替我实现了军人梦。”昨天晚上在德化县城,记者见到罗浪同父异母的弟弟罗杰。65岁的罗杰与罗浪相差31岁,与罗浪的第四个孩子罗京同龄。

每月寄20元30年不间断 兄长罗浪的话最管用

昨日一早7时多,65岁的罗杰打开邮箱看到罗京发来的邮件:“我老爸,走了。”罗杰的眼眶红了,颤巍巍地敲了几个字回了过去。虽然只是早上的事,但他已经记不得自己写了什么。65岁的罗杰曾被查出患有喉癌,说话嘶哑很吃力,但说起哥哥罗浪的事情,他仍滔滔不绝。

其实罗杰出生时,罗浪已经31岁了,且一直生活在北京,而罗杰与父亲一直生活在德化。虽然与哥哥共同生活的时间屈指可数,但自打罗杰记事起,他便知道自己有个年轻有为的哥哥。

“‘文革’前,他每月的工资是240多元,他一家有9口人,但他每月都寄20元给我父亲,寄了30年。”罗杰说,从1951年到1980年父亲去世,从未间断过。当时他只觉得这个哥哥本事大,能照顾到远在家乡的他们一家人。

“可能是一种崇拜,有一种无形的威严,小时候他的话对我最管用。”罗杰还记得,他还是小学生时爱下棋,姐姐担心他不好好学习,便写信给罗浪,因为“只有罗浪最治得了他”。果不其然,罗浪一言胜千言。

逢年过节,罗浪总要从北京寄来一家人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写上“新年快乐”等祝福语。直到电话便利后,他们才开始通话。不过三四年前,他们的通话也少了。“我跟他开玩笑,他是聋子,我是哑巴。”罗杰说,有时为了听听声音,说两句,多数是通过罗京,以邮件形式联系。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