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籍华侨白刃:观战撰文不过瘾 冲上前线杀日寇

2015-09-02 11:02: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白刃:观战撰文不过瘾 冲上前线杀日寇

王寄生(白刃)

核心提示

“1940年2月,八路军在鲁南攻下白彦后,遭到日军反扑。战斗中,我跟着陈光代师长在一个山崮上的观察所里,看到我军将士英勇顽强地与鬼子拼刺刀。战后,我写了一篇战斗通讯《在观察所》。因为打白彦,又和鬼子拼刺刀,随手用‘白刃’当笔名,以后就沿用下来。未料到这个笔名用多了,组织上也承认了,我的原名‘王寄生’渐渐被淡忘。”这是白刃在回忆录《归国七十年》中的叙述。

王寄生(白刃),1918年出生,石狮永宁镇北门人,菲律宾归国抗战华侨。近日,记者连线其居住在北京的女儿白安丹,请她讲述父亲的抗战经历。

□本报记者 黄雅珊/文 白安丹/供图

萌发 鬼子暴行猖狂 一心回国抗战

14岁时,白刃赴南洋谋生。1935年,他在菲律宾马尼拉华侨中学半工半读。湖北籍教师董冰如(原名董锄平,曾参加南昌八一起义)是他的第一任老师。董冰如成立“人人日日抗日救国会”后,白刃成为救国会的常委,并在救国会出版的《救亡月刊》做编辑。

1935年,白刃开始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初,宋庆龄在上海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成立了分会,白刃和同学去报名,在马尼拉华侨总工会填表参加“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在表上表明“准备回国去东北当义勇军”的决心。

1936年冬天,白刃在《华侨商报》报馆翻译外电,看到“日本鬼子在华北演习,糟蹋农田”“老百姓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日本鬼子在丰台、廊坊的暴行”等报道后,非常愤怒,萌发了回国参加抗日的想法。在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北上抗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延安后,其投奔延安的愿望就更强烈了,可苦于无船票费。恰好当时他的叔父和两位同乡筹建民生公司,准备回国开发海南岛,聘请白刃担任翻译。1937年3月初,带着董冰如写给海南岛专员的介绍信,白刃启程回国。

学习 抵达延安上抗大 教育军民防毒气

1938年10月,白刃经历了日机轰炸及吃住行等方面的艰难困苦后,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被编入第5大队,并担任新兵队的副班长。

不久,包括白刃在内的1000多名学员,奉命转移到晋东南的抗大一分校。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同学们唱着雄壮的歌曲踏上新征程。2000余里的艰苦行军后,学员们抵达屯留县故漳一带,开始了有规律的学习、战斗生活。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一分校第5期成立了特科营,下设化学队、工兵队和机枪队。白刃分配在化学队,课程主要是毒瓦斯的种类、性能、化学成分和防毒知识。据悉,当时日寇到处施放毒瓦斯,给我方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教育抗日军民认识毒气的作用和防护的办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不久,日寇分9路围攻我晋东南根据地,学校搬到太行山上,白刃被抽到宣传队工作,其文艺特长得以充分施展。他们在平顺、壶关、陵川一带的农村活动,写标语、说快板、演街头剧、唱抗日歌曲、召集群众会……利用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武器,宣传我党主张和抗日救国道理,动员群众支援抗日军队。

参战 主动请缨下连队 亲自持枪杀敌人

1939年9月,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毕业。化学队的学员被分配到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白刃分配到115师,主要工作是向部队进行防毒教育,后又被安排当新闻干事,负责专门向地方发行的《时事通讯》的工作。

1940年,《时事通讯》更名为《鲁南时报》,白刃任总编。1941年,白刃被调回主编《战士》报。该报1930年创刊,是中央苏区红四军的机关报。当时,《战士》报社人少,必须日夜工作,夜间编报、写稿时,靠一盏小豆油灯照明。白刃作为主编,既要编报还兼校对,打起仗来还要下部队观战、采访、写文章,战后还要和作战科长李作鹏合编战报。

“我从南洋回国,就是想到前线打日本。‘抗大’毕业后,分到司令部当参谋,没几个月就调到政治部编报。虽然也参加了一些战斗,但都是作为记者去观战,没有亲自拿枪和日本鬼子打仗。因此,我要求下连队锻炼……”白刃向组织提出请求。1943年春天,他终于如愿下部队锻炼。白刃回忆说“下连队锻炼八个月,不足一年,参加战斗,亲自持枪打敌人,实现了当初回国打日寇的愿望,这为我日后写作战争题材的小说、戏剧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成立,白刃以其在侨界和文艺界的崇高威望,被聘为顾问。回国投身抗战的那段不平凡经历,仍是白刃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他说:“这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

(本文参考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晋江华侨抗日救国史话》和白刃的回忆录《归国七十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