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永春余光中文学馆今天开馆 诗人向家乡深情致谢

2015-11-08 09:17:38 曾小琴 夏鹏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谈新诗歌

家乡的五株荔枝树赋予灵感

11月3日,余老的力作《五株荔树》落笔,他通过电邮与永春方面联系,昨日永春的《桃源乡讯》刊登这首诗歌。

“这是一个巧合,恰好文学馆也落成。”余老说,10多年来,他多次回到永春,有机会就去桃城镇洋上村的古厝看看。“每次回来,都感觉家乡特别亲切。”古厝的一草一木,在诗人的眼里是那么有诗意,尤其是万杉郑古厝后面的那五株荔树,更让他回忆起童年的时光。

余光中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回永春小住半年。岁月悠悠,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听乡亲们说起这些荔树,有的一株年产数百斤荔枝,他觉得很神奇。

往来永春和台湾之间,这五株荔枝树成了他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五株荔树》中,他深情地写道:“最后车到了万杉郑古厝,不见万杉,却有五株荔树,穿过砖灶犹存的厨房,攀上屋后土石堆砌……”

谈文化

文化求历史慢走

在余老看来,两岸的文化同根同祖,这种关系是永远无法割离和改变的。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你们看,今天跟这么多记者聊天,就不需要别人来翻译,说普通话就可以了,这就是一个例证。”

在采访中,余老不时跟记者聊几句闽南话,这让外地的不少记者颇感意外。余老说,小时候,父亲会说闽南话给他听,童年时他到永春住半年,也学了不少闽南话。后来他到厦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又在闽南语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

余老表示,最近几十年来,两岸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最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台湾的不少同胞回大陆寻根问祖,到泉州、漳州一带寻根的同胞特别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余老回大陆已经几十次了,经常受邀参加文化交流,到大学做讲座,有时一年到大陆七八次。

“文化是永恒的,历经百年千年,而能薪火相传。”余老说,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科技求未来快来,文化求历史慢走。”

谈女儿

一脸幸福满满的父爱

谈起四个女儿,余老一脸幸福。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父亲。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是在17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这是余老在《我的四个假想敌》中的一段话,该文是余老在女儿长大了,踏入谈恋爱阶段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内容大致围绕女儿男朋友带来的问题。从文中可看出余先生对女儿难舍难离之情及对女儿男友的要求。

余老说,他和爱人除了爱好文学,还喜欢绘画和音乐,小时候家里的藏书任由孩子们阅读,孩子们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肆意发展自身的爱好,长大后有的从事文学,有的从事设计,有的从事艺术,这让余老很欣慰。

□早报记者 黄墩良 戴晓晖 周长锋 通讯员 施由森 姚德纯 林泉城 文/图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