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安市档案馆馆藏清朝古籍 当时的“大学教科书”

2015-12-02 14:57: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馆藏清朝古籍 当时的“大学教科书”

南安市档案馆收藏的《皇清经解》,对研究古代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东南网12月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刘淑清 夏鹏程 通讯员 刘扬宇 文/图)

核心提示

清朝的教科书是怎样的?那时“大学生”都学些什么?2000年,南安市档案馆在下乡时意外发现了一套清朝古籍——《皇清经解》。带着对“清朝教科书”的好奇,我们走进南安市档案馆,翻开该馆馆藏《皇清经解》,去一探究竟吧!

汇集73位学者著作

成重要经学书籍

15年前,南安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到石井镇下乡时,意外发现了一套保存完整的古籍《皇清经解》。当时,该套书藏于石井镇档案室。因基层档案室保管条件有限,经协商后,《皇清经解》移交南安市档案馆保管。

走进南安市档案馆库房,在恒温恒湿的储存环境中,《皇清经解》被精心编号保存着。南安市档案馆馆长郑文章介绍,馆藏《皇清经解》共355册、1391卷,每册长约25厘米,宽约16厘米,折页线装,毛边纸质木刻字印刷,每册大约200页。封面封底为黄色牛皮纸,首册封里首页大号“皇清经解”宋体字题签,其余按目录顺序分册,黄色牛皮纸内各夹一张白色毛边作为保护页,正文竖排套印。全套书封面虽泛黄卷边,但总体品相完好。

《皇清经解》可以说是清代学术精华之总汇,囊括了清初至乾隆时期著名学者的作品,汇集了顾炎武、万斯大、陈启源等73位著名学者的解经之作。全书内容除经学外,还涉及哲学、校勘、史地、天算等方面,集中体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方面的成就,对后人研究古代经史,以及历代典章制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术大师主持辑刻

历时4年成书

据了解,《皇清经解》由清代学术大师阮元组织辑刻,从1825年8月至1829年9月,历时4年完成,全书共1400卷。这是在他所创办的广州学海堂中辑刻的一部大型典籍,因此又名《学海堂经解》。“通俗点说,有点类似于当时省立大学的教科书。”郑文章说。

阮元(1764年—1849年),清代史官、学者,先后担任过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等。阮元仕官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他于1824年创立学海堂,成为清代广州一所研究学术、培养人才、刊刻书籍的官立书院。

《皇清经解》成书后,收藏于学海堂旁边的文澜阁,阮元还制定了藏版章程,对该套书籍的存放、保养、修补作出具体规定。1857年9月,英军攻陷广州,《皇清经解》原书存版损毁过半;1860年,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捐资补刻数百卷,并增刻了八卷,即“咸丰庚申补刊本”。1870年,广东巡抚李福泰又刊其同里许鸿磐《尚书札记》四卷,为“庚午续刊本”。南安市档案馆所保管的《皇清经解》,为咸丰庚申年的补刊本,虽遗失5册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加上存世不多,仍不失为古代书籍珍品。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