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帮忙带孩子教出“地瓜腔”
“多七苏菜,不然长不高。”奶奶把小白菜夹到孙女碗里。
“不喜欢七。”小孙女嘟起小嘴。
见女儿的普通话说错了,坐在一旁的郑女士赶紧纠正她,“是吃蔬菜,不是七。”
惠安的郑女士夫妇在泉州市区一家公司上班,女儿在市区的小学念一年级。由于上班时间不固定,夫妇俩便把女儿的奶奶接来帮着带孩子。“我们从她小时候就跟她讲普通话,也想给她打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因此要求爷爷奶奶也跟她说普通话。”郑女士说,女儿和他们夫妇讲话时,普通话明明挺标准的。在学校时,老师也从未反映过她普通话的问题。然而,孩子的奶奶来市区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女儿的普通话就变味了,“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和奶奶说话时带‘地瓜腔’,所以每次讲错,我们都要纠正过来。”
学校都讲普通话 担心孩子融入难
今年32岁的小莲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早在怀孕之时,她便与老公、公公婆婆等商量好,等到孩子出生,在孩子面前全家都要说普通话。“他两岁多时我们就送他去早教班了,那里的老师和孩子都是说普通话,如果不教他,怎么学?”小莲说,幼儿园、小学也全部是普通话授课,儿子若是说不好普通话,怎么融入学校的环境?
因此,直到7岁,小莲的儿子还是不会说闽南语,甚至连听都不会。“到现在我们还是主张要用普通话交流,毕竟孩子现在在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闽南语想学的话,等他长大之后还是可以学的。”
觉得闽南语“土”孩子不愿意说
上周末,小斯带着4岁的女儿回安溪虎邱的老家,当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时,小斯却发现女儿不太与当地的孩子交流。“一直不怎么说话,要不然就是小朋友用闽南语问她,她却用普通话回答。”这一幕,着实把小斯吓到了。
“平常在泉州都是奶奶带,可是也会和孩子说闽南语啊。”小斯说,女儿小的时候,他们用普通话交流比较多,从女儿2岁开始,全家人便使用“双语”,因此她不仅会听、也会说闽南语。“不过平时她闽南语就说得不多,会不会是因为周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说普通话,孩子便觉得闽南语有点‘土’,不愿意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