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老艺人黄水土:手工制牛皮鼓 削牛皮如刀划冰面

2016-05-26 09:00: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王金淼 文/图)“削牛皮要削到多薄?2毫米就刚刚好,刀口像在冰面上划过,就差不多了……”祖传的手工制牛皮鼓,到黄水土手上已经是第四代。

小到13厘米,大到1.8米,黄水土做的牛皮鼓不仅行销省内,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其实就是谋生的一门手艺,但总想着要做得更好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厉害的“绝技”,对于他来说,只是日常要求,“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就算别人看不出来,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

“牛皮要削到多薄?2毫米就刚刚好,刀口像在冰面上划过,就差不多了,若稍有阻涩,说明还削得不够。

加工牛皮,切割、削皮,靠的都是心中感觉

削牛皮

住在南安市乐峰镇炉星村的半山腰,53岁的黄水土,皮肤黝黑,身材中等,却很壮实。制鼓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敲一敲做好的牛皮鼓,“咚咚”,“你听,声音要够‘结’(闽南语,洪亮清澈的意思),才是好鼓。够不够结,主要看牛皮的好坏”。

推开仓库的铁门,腥味扑面而来,上百块完整的牛皮,就堆放在一起。山里的天气还挺凉的,但受到惊扰的苍蝇蚊子到处飞蹿。

“养了10年以上的老黄牛,最好。苍蝇蚊子在飞,说明这些牛皮都还是很新鲜的,牛龄越高腥味越大。十年以上的老黄牛,毛是硬的,没有任何光泽,肚皮的厚度和韧度刚好,不用任何修改就能直接使用。”什么样的牛皮最好,黄水土早有经验。

比肚皮还厚的地方,就需要用上削皮刀了。黄水土手里的削皮刀,不知削过多少张牛皮,刀片换过,但刀身从来没换过,刀已经跟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削牛皮要削到多薄?2毫米就刚刚好,刀口像在冰面上划过,就差不多了,若稍有阻涩,说明还削得不够”。

17岁开始削牛皮,到21岁才算出师,30年后依然无法百分之百成功。“20多岁时,100张牛皮估计要削坏掉五六张,现在大约200张可能会削坏1张。”黄水土回忆,早年对2毫米的厚度没有太大的感觉,只能拿大拇指的指甲厚度去对比,还要小心翼翼;现在是可以牛皮摊开,削皮刀走上几遍,就差不多了。但有一点,削牛皮时,一定不能分心跟人讲话。

鼓墙板弧度藏心里,刨起来手随心动,几乎没误差

几乎不用任何裁量,刨好的木板就能完整组合成鼓墙

刨鼓墙

牛皮是鼓面,梧桐木是鼓墙,鼓墙最难之处,在于要把几十块木板的弧度刨到一致,内外两侧都是。

刨鼓墙木,早年是手工刨弧度,方形的木块,要一寸一寸刨,如今用上了电锯,可刨弧度依然是技术活:直径大约20厘米的木头推过去,木屑飞溅,黄水土轻轻摆动,一个小时过后,6块鼓墙木就出来了,弧度、厚度,几乎看不出差别。当然,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机器只能快速切割,最后还得用刨刀,弧形才会漂亮”。

“你看这块,中间厚度大约2厘米,宽的这头厚点,窄的这头薄点。”黄水土拿来卷尺一量,宽头的厚约20.4毫米,窄头的厚约19.6毫米,相差0.8毫米,大约是成人指甲的厚度。

怎么做到的?黄水土笑了一下,亮出手上的老茧,“磨了30年磨出来的”,因为鼓墙的厚度、弧度必须要一致,内部的回声才能聚成一点,爆发出来。“心里记住了2厘米的厚度,弧度更要画在心上,让手随心走,刨起来一般都八九不离十,这个时候眼睛基本用不上。”

牛皮鼓成品和半成品

听鼓音

作为民间制鼓师傅,黄土水50岁那年,拿到一块牌子: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让他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如果有人要学的话,就教吧”。不过,儿子没跟着学这个,“太辛苦了,我这个当父亲的舍不得”。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有徒弟了,南安市石井镇有一家制鼓厂,老板多方打听,找到村里,高薪请他过去,专做一件事情:调音。

有人说,他的耳朵比机器还灵。相比现代工厂的各种测音设备,黄水土调音完全依靠身体的本能:牛皮用绳子穿起来,绷紧之后,鼓筷轻轻一敲,耳朵就能分辨出声音的好坏。

“鼓墙基本没法改变了,但牛皮韧度很强,可以调整。”他的经验是,哪个部位发出“嗵嗵”声,说明那里的皮厚了,可以局部调紧,直到发出“咚咚”声为止。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有时候甚至一天,都不一定能调出最满意的效果。

“现在流行电子鼓,有一些皮鼓也是用机器做,但音色是没法跟手工牛皮鼓相比的。”黄土水的古法制作牛皮鼓,并不排斥现代工具,但最关键的地方还是靠双手一点一滴去磨、去刨、去敲,“如此才能做出上乘的牛皮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