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女子过马路遭公交碾压 9秒悲剧暴露3大隐患

2016-06-16 08:01:27 赖志昌 黄晓蓉 王金淼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圆形车头后视镜可以看到车前情况,但常有司机忽视

东南网6月16日讯(海峡都市报见习记者 赖志昌 记者 黄晓蓉 王金淼 文/图)泉州市区钟楼路口,王女士过马路被公交车碾压的悲剧(详见《泉州市区钟楼环岛女子过马路 遭公交碾压身亡》),仍然在许多市民和公交司机之间引发热议。

昨日,鲤城交警专门制作王女士的人体模型,进行事故模拟,待事故鉴定出来后,将统一发布。

事故原因和责任虽然还未认定,但9秒发生的这起悲剧,也暴露出三大隐患。

【进展】

鲤城警方:做模型模拟事故

这起引发全民关注的公交车事故,也引起警方的重视。

昨日,鲤城交警大队事故组依据王女士的身高,做了人体模型,对事故进行模拟实验。民警称,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王女士并没有走在人行横道上,而是走在停止线内的机动车道上。涉事司机还在接受调查,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相关事宜不方便对外透露,等事故鉴定出来后,将统一发布。

视频中,王女士有个类似举手打电话的动作,也引发网友猜测。对此,警方表示,初步调查确认,王女士并未打电话,而是打算掏口袋里的纸巾。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在仁风新村见到王女士的女儿林女士时,她正在联系殡仪馆,想见妈妈最后一面。

林女士说,她出嫁到莆田后,都是带着妈妈两地住。3天前,因为家里有事,她带着2周岁的儿子回莆田,妈妈一个人在家。

“妈妈一个人在家无聊,当时是要去西街找老邻居坐坐。”当天下午5点30分,林女士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得知悲剧后,她都不敢相信,“我才离开3天,没想到就此阴阳相隔”。

近1.7米高的记者从车头走过,因线路牌遮挡,在车内只能看到头部

记者半蹲成1.5米左右时,已不够线路牌高

【调查】

行车线路牌:放在车头处遮挡部分视线

公交公司:将进行论证,或撤换或调整线路牌放置位置

事故也在公交司机之间引发热议。针对本报报道的公交车盲区,有司机反映,泉州很多公交车,都在前挡风玻璃后放置行车线路牌,的确会遮挡部分视线。为印证该说法,海都记者昨日来到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的公交站点,亲身体验。

公交车车头处,放置一块行车线路牌,经测量,线路牌高度为16厘米,路牌上沿与地面的垂直高度为156厘米。

视频中,王女士走在车头位置,头部没有超过线路牌,看上去身高近150厘米。近170厘米身高的记者站在车头处,从车内只能看到头部,半蹲至150厘米高度后,由于线路牌遮挡,身高同样为170厘米的司机在驾驶座位置,已看不到记者,直到记者移动到车前40至50厘米位置时,才能看到。

将线路牌撤掉后,挡风玻璃下沿距离路面的垂直高度约140厘米,在车内,视觉变宽阔许多。

“行车时容易发现前方事物,但静止时就比较难。”公交司机罗师傅说,在发车启动时,车前行人高度如果不够线路牌,很难发现。

“不如撤掉或改位置,这样会方便一些。”接受采访的3名司机都提出这个建议。

对此,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黄副主任回复,泉州市区公交车车头线路牌都是统一放置的,此前公交车没有安装LED显示屏幕,放置线路牌是为了方便市民,“事故也给我们提醒,会加强整改”。接下来,他们会进行论证,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调整线路牌放置位置或撤换线路牌。

一些市民过马路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

绿灯后起步:部分匆忙司机不看后视镜

公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司机的安全教育及规范操作

事发后,肇事司机曾回应海都记者称,当时看到前方红灯变绿灯就发车,并未注意到车前有人。

视频显示,王女士从车侧方走向车头中央,有数米距离和几秒钟时差,如果公交车起步时观察左右和车头情况,应该可以发现到人。

走访发现,每辆公交车的车前左右两侧,除安装一个后视镜外,在右侧车头前还安装一个圆形的车头后视镜。坐在驾驶室,只要瞄眼车头后视镜,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车头前情况。一名司机称,这个后视镜就是用于观察车前状况,司机在行车或启动时如果按规范留意,能注意到车前障碍物和行人。

但现实中,一些司机在等绿灯起步时,并没有按照相应规范。“仓促发车时也顾不上看。”该司机说,绿灯时间比较短需要快速通过,一辆长度在10米到12米之间的公交车,启动就要耗时5秒左右,有些司机就只顾看绿灯,没留意车头后视镜。此外,等灯时如有看手机等现象,也会导致起步仓促。

一名有15年公交车驾龄的司机称,公交盲点主要是在车头前左右两侧车前柱位置。

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黄副主任称,公司会进一步加强司机的行车安全教育及规范行车操作,近期还会安排相应人员进行路面督导。

斑马线:左右一两米能算斑马线内吗?

交警:无明确规定,但最好走在斑马线上

视频中,王女士虽然倒在斑马线附近,但她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现实中,这样过斑马线的现象司空见惯。

走访发现,不少路人只是大概走在斑马线区域,甚至斑马线左右一两米的区域都当作斑马线。

昨日,记者在泉州市区丰泽街与温陵北路交叉口观察,发现许多市民过斑马线时,都不是走在白色线条区域内,而是从斑马线两侧一两米内穿过,有的甚至走到机动车道上。在泉秀街与刺桐路交叉口,10分钟里,有17辆电动车、3名行人没走斑马线。

市民王先生说,平常都没注意是否走在线上,“绿灯时,就算走两侧也是安全的”。骑电动车的蔡小姐称,斑马线挤满人,只好从线外骑过去。

那么,斑马线与车行道停止线之间的距离算不算斑马线?鲤城交警大队以及泉州市交警支队相关人士称,相关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不同个案要不同分析,通常来讲,这段距离是作为缓冲地带,行人最好走在斑马线上。

相关报道>>>

钟楼路口女子殒命车轮下续:记者实验即使身高1.65米也在盲区内

记者昨进行实验,模拟行人靠近车头的情形

大客车操控台距离地面超过1.65米

前日下午近5时,市区钟楼红绿灯口,一名52岁妇女在红绿灯切换时步行过马路,被一辆正要开往西湖公园方向的21路公交车碾压当场不治身亡(详见昨日早报A09版),事故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讨论。昨日,泉州公交公司针对此事专门召开临时安全会,目前正配合交警等有关部门做事故善后工作。针对网友热议的车辆视觉盲区问题,记者也做了现场实验。

进展 公交公司将全面排查行车安全隐患

泉州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除了会加强对司机安全教育外,还将对公交车的行车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安排管理员上路,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路面督导。针对此事件,公司仍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该负责人表示,每个月公交公司都会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所有驾驶员、管理者都要参加。公司对公交车驾驶员都制度有相应的管理、奖惩措施,经过努力,超速公交车得到控制,在交警部门去年通报超速车辆中,未发现有公司所属的公交车。

回访 事发点时有行人闯红灯 拥堵时需人工疏导

昨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来到钟楼,虽不是高峰时期,但交通状况复杂。

记者发现,机动车从东街到北门街可直接右拐,常与走斑马线的行人混行,即使人行道的信号灯为绿灯,也很难前行,常被堵在斑马线上。于是有的市民干脆等红灯时再通行,记者就见到一名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在人行道为红灯时直接穿行而过。钟楼岗亭协警介绍,平时机动车和行人在过红绿灯时有时会互不礼让,出现短时拥堵,在人流量大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人工疏导。

靠近车头站着,司机看不到。

实验:大客车有盲区 距车头1米外较安全

很多网友表示,王女士,当时可能处于公交车的视觉盲区。已有20年驾龄的旅游大巴车司机李师傅介绍,因为大巴车等大型车辆,车头高、车身长,在驾驶时车身四周是否有人或车难以完全看到。

昨日记者邀请李师傅一同实验。

■实验用车:车长12米、限座53人的旅游大巴,驾驶员操控台到地面的距离约为1.7米。

■参与人员:驾驶员,身高1.72米;行人,身高1.65米。

实验1:当一名身高165cm的年轻男子站在车头前挨着车辆行走时,李师傅表示:“只能看到男子头顶的一小撮头发,个子越矮站在车头前越难看到。”当男子在距离车头一米外的位置行走时,李师傅就能清晰地看到。

实验2:随后,该男子分别站在车头左右后视镜下,李师傅也完全看不到他,而他在从后视镜到与李师傅座位平行的区域之间行走时,李师傅通过后视镜也都看不到他。

“这一部分通过后视镜是看不到的,除非特意透过车窗看出去。车右侧车门处也是盲区,但因为门一般是透明的,所以转过头来就能透过车门看到外面的人和车辆。”

实验3:随后该男子又分别站在左右车身的中间和左右后轮位置,发现这四个位置通过后视镜都可以看到,而车后如果有人或车会有雷达提醒,通过倒车影像也可以看到。

实验发现三处盲区:车头、左右后视镜下方,以及从后视镜到司机驾驶位之间的区域。

站在大客车A柱前,司机看不到。

建议一 车右拐时易有盲区 可在后视镜上装小圆镜

“车在右拐的时候,右侧事物最不容易看到。”李师傅说,因为车体长,拐弯时车头与车尾经过的路线相差较大。“在车右侧还有车道的情况下,只能慢慢转向,看是否还有人或车,小心驾驶。”李师傅还特别举了个例子,“从双阳开往泉州东高速路口,就会有一个这样的盲区,一定要注意。”

李师傅建议,行车时还要多注意加装在右后视镜上的小圆镜,透过这个可以看到司机车头前和车右侧的情况。

李师傅还说,避免盲区产生的安全隐患,关键在于驾驶员要集中精神,眼观八方,不可猛踩油门,应缓慢行驶,在行车前也要查明车辆两侧和车后情况再启动。

建议二 如司机没注意到你 可举手或举其他物品呼救

“一般来说,大型车起步速度都很慢,行人还是有求救的可能的。”李师傅还介绍,如果因为行人身高或距离车身太近等问题,以致司机未能留意,行人可举起手或举起其他物品让司机察觉,这样能尽量避免事故。

“一旦发生意外,行人应该离开车辆行驶的方向,或许还有逃离的机会。”李师傅说。

从凸镜可以看到车头周围的情况

相关链接

2014年,泉港区一名男子因倒货车时疏忽,将4岁儿子卷入车底致重伤。

2014年12月3日,晋江池店镇大长江丰田公司灯控路口,一辆大货车右拐时存在视觉盲区,司机不注意观察酿成事故致1人死亡。

去年,在晋江西滨镇跃进村菜市场附近,一名4岁的男童从幼儿园校车下车后,被校车撞倒并碾压,当场身亡。

■东南早报记者 许奕梅 龚翠玲 陈小芬 苏玮杰 王盼琛 文/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