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峰社区许厝埕26号,出砖入石和红砖古厝相对而立,形成一独具韵味的泉州特色古巷。
在昨天召开的泉州市政协第三十次常委会上,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助推古城文化复兴”议题,从不同角度为古城保护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未来泉州古城。
■早报记者 林福龙 庄珊珊/文 潘登/图
★关键词 休闲旅游
加快发展体验式度假游
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建议,以西街复兴为试点,加快发展体验式度假旅游。建立面向老外的民俗度假村,为旅游业的纵深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试点后可推广到各县(市、区),建立富有特色的民俗度假村,这将有助于创造“老年人口红利”,既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又可为贫困人口带来工资性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此外,可以在古城语音导航系统中开发多种语言自动解说系统,让游客自助使用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英语、韩语、日语和其他小语种。
市政协委员蔡卫红则提议,将泉州古城文化旅游形象总体定位的中心词为“南国古驿流彩,人文宗教蕴藉”,同时将“南国古驿流彩,人文宗教蕴藉——中国泉州·古城”设定为古城文化旅游的宣传口号,并以此概念设计具有较强区域形象辨识度的视觉符号,例如设计古城文化旅游统一的LOGO,优选泉州古城形象代言人。
市政协委员林丽华建议,呼应背包游、自助游、自驾游、休闲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以“历史为脉、文化为核、古城为景、旅游为桥”,把古城作为一个文化旅游的整体景观进行打造,推出古城谒祖朝圣游、古城创意游、古城街巷游、古城文化体验游等旅游板块,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旅游品牌,打造“古城民俗乐”。
泉州中山路,年轻人在老骑楼改造的咖啡馆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
★关键词 创意产业
推动“古城文化+”
泉州市工商联提出,大力推动“古城文化+”。相关部门结合泉州实际,从坚持市场主导、降低审批门槛、奖励业态创新、搭建服务平台、改进人才机制等多个方面,为融合发展撑起更广阔的蓝天。大力推进“古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文商旅游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大文化产品与旅游设施、推介、观光、消费、服务的融合发展,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通过推进“古城文化+金融”“古城文化+网络”“古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融合,不断提升历史文化的挖掘度、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增加古城文化价值。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设立泉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资助西街古城复兴文创产业项目,更好体现文化全产业链价值。运用好“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混合商业模式,对现有的各种文化资源进行重构整合和跨界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企业。
泉州市区后城古厝茶坊,因利用红砖厝改造为茶馆而成为一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几乎每天下午,都有老者在这里闲坐讲古说书。
★关键词 文化史迹
建“古城记忆”数据库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泉州西街古文物和文化生态。
市政协委员黄金钟建议,把泉州府文庙拓展为孔子文化与朱子文化有机结合的宣传展示中心。一是增设朱子文化遗存陈列馆;二是增设朱熹铜塑,把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展示出来;三是筹备成立泉州朱子文化研究会(研究所)与泉州市孔子学会共同发展光大。
市政协委员丁毓玲认为,在泉州传统与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亟须建立“古城记忆”数据库,通过对古厝、街巷、骑楼、庙宇、人群等建立城市档案,对相关的民间传说、街巷记忆、民间仪式、传统匠作等进行记录、整理和保存,并将之数字化。
会上,还有委员提出,重视西街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将西街打造成泉州露天博物馆和文化名片,建立西街虚拟博物馆。
★关键词 古城建筑
保留古城肌理
古城核心区是泉州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厚重的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地,史迹林立,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是“古城复兴计划”的主阵地。
市政协委员林丽华认为,对由旧建筑物改造而成的园区,要尽量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立足原有的规模、布局进行规划,保留肌理和基本结构,对破损建筑进行“洗脸式”保护性修缮,保留历史遗存记忆,做到“形犹存,神亦在”。把古城保护作为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编制、项目立项、资金安排、政策调节上给予充分考虑,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古城的保护、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称,泉州古城经过近三十年的旧城改造,拓宽了旧有的街道,梳理了不合理的交通流线,形成了现有的“城市街道有限拓宽,小街窄巷肌理不变”的街区格局。有条件的地方,可尽量拆除不符合古城风貌的建筑、简易搭盖、没利用价值的厂房等,降低不符合古城风貌的建筑高度,腾出的空间用于小尺度的街巷绿地、休闲广场、停车位、消防设施、公厕公共设施等建设。同时,可有限度地改善建筑通风采光、消防通道。
民建泉州市委员会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兴盛可以浓缩为建筑发展的缩影。泉州古城建设既要尊重单个历史建筑的现状特征,还应坚持历史建筑与空间环境整体改造的思路,即充分领悟闽南建筑文化的精髓,抓住其他地域的本质内涵,将其传统设计创作手法与现代思想及科技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