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技术工人培育状况调查:技工人才 一“匠”难求

2016-07-07 09:18:5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名熟练工对车辆进行调试 (王树帆 摄)

借鉴

订单式教育 学生未毕业先“上岗”

所谓“订单式”教育,即企业按其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实际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加入培养全过程。目前,国内知名企业支付宝、百度、腾讯等都在通过这种方式招纳人才。

在泉州也不乏“订单式”教育的范例。2013年,黎明职业大学新生小林,通过严格考核编入“安踏班”学习。几个月的学习经历,就已让小林对未来就业心里有底:成为安踏的一员。因为他不仅可以接受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还可以到安踏的生产一线实习,掌握基本技术。和他一样,许多学生在实训中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真正地深入企业,学习技能,还未毕业便先“顶岗”实习或者直接上岗。

“‘订单式’培养人才,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其需要的人才,而且大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是一种三赢的模式。”黎明职业大学招生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已有1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大约3000名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

学生入企拜师学艺

现代学徒制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在泉州,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相对比较成熟。该校负责人介绍,德化职校拥有工艺美术、陶瓷材料、陶瓷造型、书法大师等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是一个独立的载体,与德化县著名的陶瓷企业、陶瓷研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学生带到具体企业参加实训,以“师徒制”模式培养人才。

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1年秋季实施“师徒制”开始至2015年9月,期间已有286名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与32名师傅结对,其中已有65名徒弟出师,成为推动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

质量“工匠”计划

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口,泉州许多企业敏感地察觉到技术人才的稀缺,提出培养计划,盘活已有工人“存量”。今年5月份,亲亲食品提出“质量工匠计划”,旨在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高团队技能。

该公司员工小吴,原本只是公司车队的一名普通司机,个人平时爱好钻研技术。于是公司抓住其特长,特意安排他到薯片生产线进行培养。如今,他已成为公司的一名技术工程师。吴文旭告诉记者,有一台进口的薯片自动化生产线,原本故障率30次/月,经过小吴的调试,如今每个月停机仅两三次。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亲亲食品已拥有设备工程部和质量工程部两个工程师队伍,总计30多名高级工程师,涵盖从安全保障、生产效率到质量管控等各个环节,保证企业生产的有效运转。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