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唱首地名谣听段泉南旧事 泉州数字地名从“一”到“万”

2016-07-28 10:22:27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圣宫

位于涂门街南侧羊公巷内。原奉祀衡文帝君(即关帝)、文昌帝君、梓潼帝君三神像,故名。只是三圣宫现已不存在了。

四脚亭

位于后渚港入仁风门(即东门)古道上后亭村与洋店村之间,故以此为地名。民间传说古代有两个人在一起喝酒,一个重酒不重菜,一个重菜不重酒,重酒之人看到酒桌上的菜大半被重菜之人吃光了,说道:“今年菜公洲的大豆收成很好,大杈又密荚(讽刺大把地夹菜)。”重菜之人听后反唇相讥:“四脚亭里坐着几个人在做什么(几个人在石亭里顾墓守鬼,其意是讽刺会喝酒的人是酒鬼)。”

五塔巷

位于离开元寺对面不远的西街西段,是一条具有1500年历史的古巷。古代在该巷头有五个地穴,上面分别盖着五个石塔,故名。

传说,初唐,五塔巷的作坊需要大量用水,可一连开了五口井都没水。据说因为这五口干井通向阴间,常有小鬼到民间来捉人,为此常出事。有一高僧提出必须在每一口干井口上面建造一座石塔,把井口封住才可避祸。然而,石塔一直未雕成运来,每个井口都只盖上一块石头。

到了南宋末年,泉州掌管海外贸易的波斯籍大商人蒲寿庚投降蒙古兵,紧闭城门,捕杀南宋宗子3000余人,他们来不及反抗,就把兵器扔入五口干井中,再将石盖盖上。元朝初年,起义军将井内兵器取上来后发现均已腐锈不能用。后来起义军被元兵镇压,蒲寿庚就下令在五口干井上造五座石塔。

昨日记者来到五塔巷,询问多人也没看到传说中的五塔,居民表示五座塔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搬离,而那五个地穴也已荒废不见踪影。

六井孔

现位于市区北门街“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为北宋年间古井,井盘有六个汲水孔,故名。传说六井孔井壁有一洞,藏有一尊弥勒佛。井边原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石经幢,上世纪90年代迁往承天寺。六井孔水长年不干,在历代发生旱灾或瘟疫时,此井水即成为泉州百姓的救命水。

七里庵

位于清源山烟墩山东侧,该地距州城(今泉州市区)七里,故名。据传,旧时泉州的儒生赶考必经此地,因此古代泉州人送考生不是“十里长亭闻鼓角”,而是送到“七里庵”止步。七里庵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对石刻名联“德性能明当前即荡平世路 济人以道此地为方便法门”,据说是弘一法师的墨宝。

八尺岭

位于新门外南安大霞美与溪美之间的福泉山。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阳春三月之际,有位书生骑马来到八尺岭下,因山峦重叠,一时方向难辨。刚好路旁田里有位农夫,书生坐在马上用鞭子指着农夫高声问道:“喂,田趖,田趖,要过八尺岭从倒落(哪里)?”农夫为了教训无礼的书生,随手指另一条路说:“从那走。”结果,书生绕了半天也没走出去。书生自知有失,便转回头下马,拱手礼貌地问:“老叔公,老叔公,我要过‘八尺岭’应该从哪条路才走得通?”农夫这才站起来说:“知错必改圣人也!早这么称呼,不用是说‘八尺’,就是‘一丈’也过了。”于是便把书生引上正路。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