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烧烤模式”或于下周二结束 少喝冷饮多喝水

2016-07-29 10:09:56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盼头了!本轮高温或于下周二结束

早报讯 (记者 杜妮娜)自7月22日开始的这轮高温天气,无论是强度、范围还是持续时间,都是今年入夏以来最强的。昨日泉州市区达到36.4℃,安溪本站达38.4℃。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昨天我省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宁德、漳州、福州、三明、龙岩、泉州和南平七市共25个县(市、区)超过38℃,其中福安、平和、南靖和闽清达到39℃以上,以福安的39.7℃最高。

预计今明两天在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控制下,天气变化不大,还是以晴热为主,只有山区受弱辐合影响,午后部分乡镇可能有阵雨或雷雨过程,所以大家在防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午后可能突发的热雷雨。

泉州市气象台分析, 29日,受低层弱辐合影响,配合较有利不稳定条件,全省多云,各市的部分午后有不稳定降水,局部大雨到暴雨。

30-31日,副高脊线北抬,我省低层转为偏东气流,全省多云,各市的部分午后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到暴雨。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把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预计此次高温天气将持续到7月31日,8月1日高温范围明显缩小,强度减弱;2日高温过程结束。

泉州市区天气预报

29日 多云,28℃到35℃,静风

30日 多云,27℃到34℃,静风

31日 多云,26℃到34℃,静风

8月1日 多云转阵雨,27℃到34℃,静风

2日 小雨,27℃到33℃,静风

3日 小雨,26℃到30℃,静风

“烧烤模式”下 “高温病”患者激增

医生支招:少喝冷饮多喝水,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充足睡眠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屋里蒸馒头,屋外铁板烧”……连日来,泉州气温居高不下,进入“烧烤模式”。记者走访市区几家医院,发现因高温“中招”的患者激增,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结石病等疾病居多。如何避免受到这些“高温病”伤害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耀国和泉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弼沧为大家支招。

■早报记者 张金华

中暑 高温时段少出门

夏季,当平均气温超过31℃时,中暑病人就会增多。

支招:在高温天气,大家外出最好能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高温时间。“对于户外工作者,一定要带上防暑药品,比如仁丹、风油精等”。王耀国说,若出现头晕、心悸、呕吐等轻度中暑症状,患者应尽快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散热,同时补充水分,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如果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痉挛等中重度中暑,则应尽快就医。

心脑血管疾病

充足睡眠很重要

王耀国告诉记者,高温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支招: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要坚持按时按量服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空调温度最好设置在26℃至27℃,同时要隔一段时间就打开门窗透透气。饮食要清淡。

胃肠道疾病

注意饮食卫生和食物保鲜

王耀国介绍,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变质,饮食不慎就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食源性胃肠道感染症状。

支招: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和合理饮食。食品要保持新鲜,注意就餐环境卫生。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少吃动物油、动物内脏以及油腻油炸食品。放在冰箱保鲜的东西,要吃前一定要煮沸热透,同时少吃生冷食物,少喝冷饮。

呼吸道疾病

空调温度不要太低

夏季是呼吸道疾病和流行病的发病高峰期。

支招: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温度宜设在26℃左右,在室内一两小时后,最好能开下门窗通通风。空调要注意定期清洗。多喝水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预防作用。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结石

多喝水 少喝冰啤和浓茶

夏季也是结石高发期,陈弼沧介绍,结石主要有草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等,结石的元凶就是喝水过少,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够充足,尿液就会浓缩使晶体饱和沉淀形成结石。

支招: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多喝淡盐水、白开水,少喝矿物质高的井水、溪水、矿泉水以及冰啤、浓茶。

情绪中暑

亲近自然 及时减压

高温闷热天气持续,不仅带来生理方面的疾病,还会给人们的心理方面带来影响,出现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的症状,这都和“情绪中暑”有关。

支招:“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绝大多数不需药物治疗。尽量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亲近大自然,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清热解暑的果蔬。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