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泉州小记者> 玩乐小常识 > 正文
安全不能放暑假
2016-08-04 15:34:49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陈小妮  

暑假里,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伏龙社区东风小学,医务人员在教孩子们溺水急救知识。新华社记者 郭 晨摄

孩子是家庭的掌上明珠。虽然每一位父母都想尽全力把孩子捧在手心,但往往一不留神,危险就会朝孩子步步逼近。而意外一旦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永久的伤痛。

暑假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一年中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除了常见的溺水、交通等事故外,网络、心理问题等新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显现。暑期安全,警钟需长鸣。

溺水:意外伤害的第一凶手

【镜头】 7月13日,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水源地,4名少年结伴下河游泳,结果全部溺水身亡。其中最大的15岁,其他3名均读小学。

《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数据显示,在我国儿童伤害死因中,溺水居首位,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7.7%。

炎炎夏日,游泳正当其时,但常有人不去正规游泳馆,而是到小河、水库等地方“野游”。在暑期,孩子缺少安全监管,溺水事件更是屡屡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和城郊结合地区,留守儿童成为溺水的高发人群。

“溺水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水性比较自信。最常见的情况是,在野游过程中,有小伙伴发生危险,同行的孩子以为自己水性和体力够好,于是前往救人。但最终往往既救不了别人,还连累了自己。”浙江师范大学老师孙启夏说:“要知道,一旦发生溺水窒息,2分钟孩子就会失去意识,4分钟大脑神经就会被破坏。”

对此,教育部发布了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步行乘车,严守规则

【镜头】 7月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一栋居民楼前,一名蹲在门前道路上玩耍的5岁男童,突然被一辆黑色的别克轿车碾入车底,导致全身多处骨折、挫伤。

道路交通伤害是威胁儿童安全的第二大“杀手”。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整日生活在车水马龙之间,危险无时不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

“除了过马路,孩子在路边玩耍时也极易导致交通伤害事故。因为孩子个头小,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从而发生悲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家长,应时刻保持警惕,切莫让孩子在路上玩耍。同时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该负责人还提醒,随着家庭用车的普及,儿童乘坐机动车造成伤害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些家长把孩子放在副驾驶位上,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有些孩子随意上下车、喜欢把头和手伸出天窗、车窗,都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发生。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消防队员为当地明德小学的学生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李宗宪 张怡婷摄

居家:看似安全,实则危险

【镜头】 7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阿卡小区内,由于家里防盗窗没锁,一名6岁男童探身眺望,不料从17楼阳台坠下身亡。

家是温馨的港湾,但也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儿童伤害事件中,近五成是在家中发生的。窗边的桌椅板凳、裸露的电线插座、装满开水的水壶、放在桌子上的药丸……种种“小细节”都可能带来“大麻烦”。

预防儿童坠楼,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给2层及2层以上的楼房安装窗户防护栏。专家建议,护栏最好选择竖向排列、间距小的,防止婴幼儿从护栏缝隙跌落或沿横向护栏攀爬。

水火烫伤也是常见的居家意外,尤其是在夏天,孩子衣服单薄,更容易造成伤害。“家长要告诉孩子,厨房不是玩乐的场所。”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老师冯璐说:“我的班上曾经就有学生在玩耍时打翻了热水瓶,结果烫伤了腿脚,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至今疤痕还在。”

孩子好奇心重,把药品当糖果、把洗衣粉当奶粉吃掉的情况屡见不鲜。“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杀虫剂等物品必须妥善存放,以免孩子误食。”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老师蒋圆提醒说:“还有些家长工作忙,提前把饭菜做好,但夏季食物易变质,可能导致孩子食物中毒。”

上网:更加隐蔽的风险

【镜头】 日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名13岁孩子在网上玩游戏时,一网友以“出售游戏外挂、成为VIP玩家”为名,向其骗取钱款2万余元。

暑假期间,孩子“宅”在家里,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但儿童上网也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在腾讯发起的“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中,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欺凌成为孩子在上网过程中遭遇的三大危险。

其中,遭遇网络欺诈、财产受到损失的情况最为常见。对此,腾讯联合科普中国推出的《数字小公民安全成长指南》建议:“儿童在上网时,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隐私和关键信息,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类‘免费午餐’,不要随意打开奇怪的链接或陌生人发来的邮件,不要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另外,一旦发现不妥之处,需第一时间和父母商量。”

孩子在网上可能遇到的最严重事件当属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比如头痛、失眠、紧张、压抑、焦虑等,甚至会导致儿童自杀。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而言,网络危害往往更加隐蔽,因此家长更要小心提防。”

心理:新的安全隐患

【镜头】 前不久,在江苏省镇江市,一名10岁的小学生因不满作业太多、补习太多,和母亲发生冲突,竟几次冲向马路要“自杀”。

随着社会压力加剧,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儿童中心曾发布《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了学习困难和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抑郁、压迫等心理健康问题。

暑假本是孩子们放松玩耍的时光,但一些家长把暑假当成了“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重压之下,暑假反倒成了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趁着假期查缺补漏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补习或培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家长们一定要张弛有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否则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悲剧。”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杨芷英认为:“假期更应该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跑跑步、旅旅游,这些能让孩子们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实习生宋星光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