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 引进智能产业人才催生“裂变效应” 6秒完成鞋底自动喷胶,每条成型线可减少8—10名刷胶熟练工,每天可加工3000双,而预售价仅为欧洲品牌同类型设备的1/3。这一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机器人柔性制鞋成型生产线,融入3D视觉数据采集、喷胶轨迹自动生成等先进技术,已被特步等民企采用,成为泉州“机器换工”推广应用示范项目。 这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与黑金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研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是装备所引进的海归人才李俊。山西人李俊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专业博士,在智能机器人专业领域早有建树。2014年装备制造所成立之初,所长刘海舟便亲自率队前往德国招揽产业相关人才。“泉州是块创新活力无限的热土,庞大的制造产业具有强烈的智能升级需求。装备制造所是个具有包容的学术环境和优厚的人才政策的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环境和大平台都非常吸引我。”李俊说道。扎根泉州两年来,他的团队负责建立的“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室已经硕果累累,不少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为促进生产的强大动力。 作为首个落地泉州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泉州装备所创建三年来,已从制造强国的世界著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学科带头人9位,其中6位是“德系”,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器。这支团队所发出的人才“裂变效应”令人惊讶,与企业横向合作研究项目有31个,已立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26项。其中,5个项目列入2015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重大专项,8个项目列入泉州市“燎原计划”“数控一代”示范项目。 (记者 殷斯麒)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2016-08-312011年-2015年泉州脱贫12.6万人 脱贫攻坚加速跑
- 2016-08-29扬帆起航逐梦海丝 泉州牵头海丝申遗
- 2016-08-29综改试验田激发创业潮 泉州市场主体数居全省第一
- 2016-08-26泉州金改大戏:万家小微企业拥抱信贷
- 2016-08-25泉州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 带动城乡巨变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