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艺节:“国际范”泉州连接世界
(许雅玲/文 陈凌鹭 陈惠婉/制图)
艺术是世界共通的语言。2015年11月在泉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让泉州进一步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深刻认识泉州。
当时,泉州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伙伴一起,叩响了文化共生、民心相通的大门。围绕亚艺节“情系亚洲 逐梦海丝”的主题,着眼“国际视野、海丝主题、国家站位、泉州表达”,“国际范”泉州连接世界,编织起一条合作交流、互联互通的文化丝路,催生出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舞台上,12个外国艺术团体联袂前来,与海丝文化、闽南文化有机交融,共同演绎“亚洲风情、国家水准、地方特色”;互学互鉴的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发表《泉州共识》,为维护世界文化艺术多样性和建设共生共荣亚洲文化生态积极作为;以文都为共同话题,中、比、法、德、韩、日等国家8座“文化之都”城市的代表,首度携手、欢聚泉州,有效沟通了亚欧文化,服务国家文化外交大局;在全域联动、全民共享、全面覆盖的办节宗旨下,国内外艺术团体的演出和世界级艺术作品展览展示活动,走到城乡群众中间,让艺术节成为道地的“人民的节日”;“互联网+亚艺节”,造就了历届以来的首个网络亚艺节,带来一场人人可参与、全球能共享、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当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构建起全亚洲共同的文化财富,在泉举办的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成立大会,则搭建起了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谋发展的新平台……
正如许多媒体在报道中所评价的,在这场艺术盛宴中,泉州以海丝起点的担当,构建起超越国界的文化丝路,彰显力量,点亮心灯。
故事一 他们:让泉州影响力绵延2万公里
南安官桥人、欢乐车友会会长郭桂峰自去年亚艺节后就更忙了。
“泉州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打算在这里投资设厂”“我们要设立从东南亚直达泉州的旅行线路,有什么建议”……这些络绎不绝的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咨询,让郭桂峰成为地道的民间顾问。
“一切还得从亚艺节前的跨国公益宣传说起。”回想当时,郭桂峰仍激动不已。去年8月23日,40名欢乐车友会成员组成车队,开展为期1个月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跨国公益宣传活动。车队由郭桂峰带队,途经老挝、柬埔寨、泰国,最终抵达马来西亚,来回行程约2万公里。车队每到一个国家,都在极具当地风情的一处名胜古迹处,录下“你好,泉州”微视频献礼家乡。此外,他们安排了拜访马来西亚当地的泉州社团、参观当地华侨的工厂等系列商务交流活动。
郭桂峰说,跨国公益宣传以后,他将沿线认识的人们拉进一个微信群,通过网络保持交流、推介泉州。除了上述的咨询外,不少行程中结识的商会,还到泉州实地考察。仅马来西亚商会,今年就到泉州考察十多趟,并设立了办事处。
或许正是得益于亚艺节这样的契机,以及包括郭桂峰在内的许许多多泉州人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持续密切。统计显示,1—7月,泉州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72.5亿美元。其中,出口44.1亿美元,比增14.1%。海丝沿线国家来泉投资设立企业1559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3.7亿美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1.9%和9.2%。
故事二 他们:让梨园戏和西方现代戏剧相遇
亚艺节,为泉州文化艺术惊艳全国乃至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去年亚艺节期间,在古朴典雅的梨园古典剧院,由“85后”青年编剧张婧婧创作、“梨园天后”曾静萍领衔主演的新编梨园戏《御碑亭》,以创新的意识、凝练的格局和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慕名而来的观众。
这扇窗户,如今还在变得更加开阔。亚艺节落幕后,《御碑亭》受邀参加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连演两场票房均早早售罄。就在上个月,《御碑亭》作为“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展演剧目之一,在北京剧空间剧场连演两晚。旧瓶装新酒,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艺术的创新,受到海内外观众和专家的热捧。
这扇窗户,让东西方艺术在同一舞台上上演互学互鉴的感人一幕。
今年4月,一群法国艺术家走进泉州演起古朴细腻的梨园戏。相较传统梨园戏,法国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把两部经典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用现代故事呈现,泪光、尖叫等西方现代戏剧元素也逐一展现。
“多年来,我和伙伴们一直想把梨园戏带到全球,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曾静萍说。
(记者 许雅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