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在泉州开园,成为全国首座以海丝为主题的艺术公园(资料图)
东南网9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建辉 吴月芳 徐锡思 黄谨 文/图)迈向万亿经济强市,建设海丝重要门户,泉州未来5年将如何实现?
昨天的大会已绘就一片蓝图。“海丝”依然是未来5年泉州建设的重磅工作,郑新聪说,城市是区域竞争的主体,泉州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构筑现代产业版图,实施“两个打造”,通过“六个提升”,让公共服务普惠民生。
【海丝】
塑造活态场景 推动海丝申遗
【报告摘要】活化海丝基因,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增强国际资本、信息、人才等资源配置能力,努力建成海丝沿线的综合通道。
【解读】
“活化海丝基因这个提法比较有创意。”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目前有两大事情,一是配合国家文物局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整体性保护、修缮式改造、家园式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遗产点本体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力争201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是在申遗同时,让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合普通市民生活,让市民更了解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就是要做足千年古城韵味,塑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场景,并通过申遗,改善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提升泉州城市形象。
建设海丝新城 复兴千年古港
【报告摘要】聚焦环湾,加快东海、城东以及沿海相关县(市、区)相关区域、近200平方公里的海丝新城建设。
【解读】
“海丝新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介绍,它区别于《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的“泉州市980平方公里的环湾区域”。980平方公里的环湾区域太大,规划建设讲究轻重缓急。“海丝新城”的概念与泉州保护建设古城相呼应,泉州做好古城保护利用时,也注重建设新区。
报告还提到,将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聚焦湾区。复兴千年古港,着力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港,修编泉州港总体规划,加快南北两翼港区及泉州湾中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争取尽快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并探索与海丝沿线港口建立联盟,建好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程电子申报和无纸化报检通关,争取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扩大海丝朋友圈 让平台更国际化
【报告摘要】发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作用,为企业跨国投资、商事调解等牵线搭桥;要做大海丝朋友圈,广泛联系侨领侨商侨亲、泉籍社团,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
【解读】
泉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陈晖介绍,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会员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秘书处就设在泉州市工商联。成立不过半年多,成效明显。
今年5月,刚刚和伊朗伊斯法罕省总商会签订合作协议,理事会还计划明年年初到日本举办陶瓷文化博览会。理事会将利用“走出去”的有利因素,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设立办事处、贸易公司,让好产品占领市场。企业走出去占领市场,人才是关键。比如恒安集团设立学院,推动企业管理人才的学习和培训。陈晖说,希望泉州不仅巩固现有的华人“朋友圈”,还扩大到外国人的“朋友圈”中,学习外国人企业的管理体系,互通有无。
据了解,分布在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900多万人,其中八成以上居住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这正是泉州做大海丝朋友圈的“群众基础”。
【产业】
培育7个产业新集群
规模达500亿~1000亿元
【报告摘要】实施“两个打造”,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解读】
郑新聪说,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紧抓服务业兴市不动摇。
构筑现代产业版图,着力培育7个500亿~1000亿元规模的新集群,即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交通运输装备、金融服务、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等;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打响鞋都、衣都、石都、瓷都、茶都、香都等品牌。整合建设10个以上“国字号”创新平台,支持县域100家、企业1000家技术中心。夯实创新人才支撑,千方百计打造一支“搬不走”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据悉,泉州目前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筑建材5大千亿产业集群。接下来,将巩固提升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4个主导产业和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
另外,还要移植复制中关村创业大街、江浙特色小镇、深圳南山智谷等运作模式,推动各县域至少构建1到2个企业化运营、达到3A级以上景区标准的众创街区、产业社区、特色小镇。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民生】
实施全民参保 简化行政审批
【报告摘要】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18年市定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安定稳定、充满活力。
【解读】
泉州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六个精准”,推行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改,推动三级综合医院与县级、乡镇、社区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引导营利性医疗机构走“专、精、特”路子,顺应人口形势变化,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另外,将规划建设环湾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区,引进理念先进、管理一流的高端医疗机构,推进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建设。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机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努力把泉州建成行政审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要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让企业和群众评部门、评窗口,以最严的党纪政纪,查处通报官商勾结以及损害企业权益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