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武状元马负书是朱熹“粉丝”
2016-09-30 11:45:5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与木石居”题刻疑为朱熹所作

寻觅偶像足迹的武状元

朱熹的“粉丝”不光南宋时多,即使到了清代,依旧有人时时不忘求其影、觅其踪。马负书便是其一。

“南安丰州九日山的‘九日山’三字题刻原为朱熹所书,后来年深月久无迹可寻,才由清代马负书重勒而成。”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打来电话这样说道。“九日山”这三个大字位于九日山西峰的岩壁上,记者赶到该岩壁前细细观摩,发现在这三个大字旁还有马负书所附的跋文:“郡乘山川志,朱文公两游于此,有书‘九日山’三字。余游历憩览,考之山僧,谓世远湮没无存,良可慨惜!因重勒三字,以承先哲表彰胜地之至意云。乾隆丁亥年二月,提军使者马负书题。”

马负书是清代的武状元,《清史稿·列传》中称:“马负书,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元年一甲一名武进士(即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当时的旗人没有籍贯,汉军镶黄旗就相当于他的籍贯。马负书是位颇有意思的武将,既能武,也善文。清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称马负书“性耽翰墨,稍暇即临池”,可见这位武状元闲暇时不是忙着舞枪弄棒,反而是舞文弄墨,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泉州市方志学者吴远鹏曾在《武状元马负书与清源山弥陀岩》一文中称,马负书“虽说是一员武将,但他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擅诗书,军务之余乐于出游,对闽南各地名胜古迹题咏迨遍。”

马负书也许没有唐代郑冠那样的“逆天之才”能成为文武双状元,但倒也算得上胸藏文墨、腹有诗书的儒将精英。更重要的一点是,马负书是位地地道道的朱熹“粉丝”。正如我们在“九日山”题刻的跋文中看到的,他常忘我地追觅“帝师”朱熹的脚印,渴望能邂逅这位“天下偶像”遗留于人间的遗迹、遗物。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马负书还曾取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之意为泉州清源山弥陀飞瀑题“清如许”三字,镌于泉窟山石之上。漳州云洞岩留有朱熹的题刻,后来,马负书在打探到消息后也去了那地方,同样留下了自己的题刻。

另据载,武夷山上的“道南理窟”四个大字也是马负书亲笔所书,此四字同样是为纪念朱熹而写。“道南理窟”意指理学南传之后,武夷山成为理学家荟萃之地。马负书对朱熹极为尊崇,对朱熹著述讲学的武夷山更是魂牵梦萦,但碍于军务繁忙,一直未能亲临武夷山拜访朱熹遗迹。所以他才写下“道南理窟”四个大字,拟勒刻于武夷山,欲“以理学渊薮,发山川之秀灵”,宏扬理学。不过,马负书的这一愿望直到他病逝于泉州提督署时,都未能实现。最后还是他的儿子马应奎、马应壁帮他完成了遗愿,将父亲遗墨“道南理窟”四字,镌刻于与朱熹构建的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隔溪相望的晚对峰东壁。马应壁还撰写一段跋文加刻于后,叙述了却父亲遗愿的始末。

自己的字能与“偶像”朱熹创建的书院隔溪互望,想来武状元马负书也该瞑目了。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