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多举措扶贫脱贫 3.3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本报讯(记者 许雅玲/文 戴涵琦/图)“到2018年,我市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赶考”中,泉州市以此为“考题”,举全市之力,奋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绩优异的答卷。截至11月,全市共脱贫3.3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度脱贫2.8万人的目标任务。
立好题 精准识别找准“穷根子”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摆上议事日程,先后召开9场相关会议,出台8份相关政策文件以及11条精准脱贫措施。
要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必须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准“穷根子”,才能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年初,全市各地主要领导走遍辖区所有贫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摸清底数。同时,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在3月31日前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审核认定,经银行、住建、交警和工商等有关部门比对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审核签字确认,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568人。
安溪虎邱大力推广禽畜养殖产销一体化帮扶模式。图为贫困户廖阿婆在喂镇里免费提供的鸡苗、鸭苗。
破好题 因地制宜明确“突破口”
为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贫弱等现状,我市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采取不同的扶持带动方式,或者采取土地(资金)入股,或者签订用工协议,或者带动贫困人口自主创业,甚至是让贫困户无偿入股等形式,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今年以来,市级统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5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66个。
来到安溪县虎邱镇美亭村的贫困户林老伯家,简陋的砖房旁立着一座农户养鸡棚。农户养鸡棚上贴着“养殖责任卡”,上面标注着养殖品种、投苗数量、养殖人员、技术监督等。据悉,虎邱镇以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建场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防疫+销售”的禽畜养殖产销一体化帮扶模式,免费为贫困户建设农户养鸡棚,并免费提供100只鸡苗。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分批深入各贫困户家中开展养殖技术指导。为解决销售难题,虎邱镇还搭建禾康好农等农副产品销售网点,带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的扶贫产业。南安在东田镇丰山村和湖山村、翔云镇东山村、蓬华镇山城村、洪梅镇新联村、诗山镇民主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以村集体为主体,让贫困户入股参与,利用村公共场所屋顶或空置地安装光伏发电板,每个村建设1个50—80KW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投入约50—80万元),每年可获得利润8万元,将发电收益按一定比例无偿发给贫困户,在增加村财收入的同时亦增加贫困户收入。
此外,我市还加大对老区村和少数民族村的整村扶持力度。在今年确定的3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村中,有24个老区村。而对已列入今年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村的少数民族村泉港区山腰街道鸢峰村,我市除了安排捆绑扶持资金100万元外,还从市级扶贫开发基础设施项目补助中安排27万元扶持该村排洪渠加固工程项目。
答好题 驻村帮扶当好“领头雁”
实施挂钩帮扶、驻村挂职等扶贫措施,捆绑人才、资金、项目,逐渐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今年,我市实施结对全覆盖。全市30多名市厅级干部及市直部门750多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1500多户贫困户。选派174名市直单位干部到贫困乡镇、村挂职、驻村蹲点。同时,县乡两级干部每人至少结对1户贫困户,确保做到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挂钩帮扶。
市委组织部干部阮文盛被派驻永春仙夹镇龙水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该村村财收入仅有2000元,是典型的“空壳村”。阮文盛通过翻阅村资料及与该村村干部的交流,了解到龙水村有漆篮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阮文盛与村两委一起采取“强龙头、建基地、提质量、打品牌、拓市场”等措施,把漆篮打造成惠及全村的富民产业。建设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组织手工艺人参加省市漆艺大师、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开发一批简单实用的竹编制品,增加村级财源收入。目前,龙水村从事漆篮产业相关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从17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发挥泉州民营企业、海外侨亲的优势,倡导“扶贫不分地域、守望相助行善举”,实施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等“三百工程”。发动100家民企从助学、就业、助医、助房、助灾、助困六方面结对帮扶100个贫困村。发动230多家商会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共筹集资金5200多万元。发动各级侨联挂钩111个村(社区),引进侨捐项目200多个,到位资金2亿多元。此外,广大宗教团体也积极参与扶贫,泉州开元寺捐赠132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户子女就学和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