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环保公益到义卖糕点资助贫困家庭——
老太太“义工团”传递正能量
义卖的糕点很受欢迎
核心提示
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初二、十五、十六,63岁的黄秀红和伙伴们总是从早忙到晚。当天晚上到次日凌晨,她们在南安溪美隐秀寺制作各类美味的糕点,白天则忙着售卖。售卖所得不为别的,全都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这一善举已坚持4年,每年都温暖上百位亟须帮助的人。这些老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太太“义工团”。如今,“义工团”已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100多人。前日是农历冬月十五,记者来到隐秀寺,真切感受到老人传递出的满满正能量。
□本报记者 陈灵 黄耿煌 文/图
连夜制作 糕点新鲜受欢迎
“碗糕怎么卖?”“一个一块钱。”前日9点多,记者来到隐秀寺时,糕点已蒸好摆放在桌子上,老人们戴着口罩,热情地招待前来购买的顾客。糕点种类丰富,有碗糕、米龟、包子、松糕、紫壳草粿、粽子等。
在摊位一侧,几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清洗为糕点塑形的瓷碗。因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老人们的双手已有些发红。“市场上有人用塑料杯做模具,不环保。”黄秀红说,她们坚持用瓷碗,无污染还可循环使用。
摊位后方的仓库里,有6个圆桶,里面装着正在发酵的米糊。记者揭开盖子,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等发酵好,就可以做碗糕了。”老太太卢尔说,这里所有的材料都不放防腐剂,糕点基本都在晚上至凌晨做。“前晚做到12点多,昨天量更大,早上6点开始卖。”仓库里,摆放着多台搅拌机、搅碎机等机器,看上去都十分整洁。
助人行善 公益队伍不断壮大
卢尔今年67岁,和黄秀红因吃斋念佛结识。2011年,她们到一寺庙,听闻有佛教慈济慈善团体常年做善事,比如环保公益、义卖粽子。她们决定也做一些助人行善之事,从环保入手。
随后,卢尔、黄秀红、林丽梅和纪端美4名60多岁的老人,每人出资1000元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环保车,平日回收废纸皮、矿泉水瓶、衣物等,同时宣传循环利用理念。渐渐地,更多的老人也加入其中,并发展到二三十人。如今,她们已有多辆环保车和3个环保站。不少市民被她们的义举感动,主动送来“废弃物”。
2012年冬至那天,按照闽南习俗,她们第一次尝试搓丸子进行义卖。之后,她们决定每年正月初九、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以及每月固定4天,亲手做糕点义卖。平常,如果有顾客预订,她们还会随时集结制作。考虑到口味问题,他们所做的糕点都是泉州古早味。
扶贫济困 每年帮助上百人
4年来,“义工团”成员已发展到100多名,年纪最大的已85岁。隐秀寺管委会大力支持她们的善举,免收租金和水费。黄秀红说,平均下来,每天义卖收益约两三千元,扣除成本,其余全部用于公益。
“平时,大家会收集、记录附近贫困户的情况,社区居委会也会提供困难群众名单,经过逐户走访核实,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帮助。”卢尔说,平日里,只要核实哪一户有病有灾、急需用钱,她们会给予2000元至5000元帮扶金;每逢过年,她们还会到困难群众家里,给予每人500元的慰问金。年底的这笔支出约8万元,资助对象有100多人,范围不局限于溪美,还包括附近的丰州、柳城和官桥。
“现在,我们做的速度赶不上卖的速度。”卢尔说,一些华侨知道她们在义卖,返乡时特意赶来买糕点。越来越多的市民受到她们善举的感染,也加入献爱心行列中。“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帮到更多的人。”卢尔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