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城市建设 关注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小细节
社区里的“四点半学校”
本报讯(记者 蔡紫旻 游怡冰 林铭珊 王金植 苏勇 温文清 王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泉州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不仅要进行古城提质,还要坚持新城集聚。未来城市建设的大方向、小细节,以及随着城市发展需要进行的新布局等问题,都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建议:高标准改扩建城市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尤其是解决城市在台风暴雨侵袭时所面临的积水排水问题,是摆在我市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民革泉州市委会与民进泉州市委会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城市排水的问题。
民革泉州市委会建议,要在保护古城建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古城现代化的排水系统。要打破原有的片区规划,增强各片区排水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我市现有排水系统的利用率。对于新建建筑群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应提高标准,减少重复建设,造福子孙后代。建议聘请海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对我市现有排水系统进行重新勘探、规划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建、改建、重建。由于地下排水系统包括大量的城市管线,如天然气、电力、通信、供水、排污单位等,从某种角度讲,地下排水系统的运营也是具有利润空间的。因此,建议部分工程使用BOT的运营方式,由企业建造运营、维护,经营期后转为国有。
民进泉州市委会建议,加强我市洪涝防治科学问题研究,制定海绵型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准确分析和掌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降雨规律等自然特征。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尽快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规范和法规,以防洪标准、降雨滞蓄率、水域面积率、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排涝达标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等作为考核指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中绿地系统的建设要求,发挥全市河湖水系连通骨干作用。
关键词 治堵
建议: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目前,泉州市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6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4万人。开车难,停车更难,一直是老城区道路的主要问题,另外,在商业街周边的城市道路上,人车混行的情况尤为严重,郭成宗委员认为,现阶段加强对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他提案建议“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据郭成宗委员介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诸多有利之处。包括缓解中心市区发展正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
他建议,应尽快出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近期建设的重点内容应结合中心城区民用建筑开发地下空间、结合居住小区建设开发地下空间、结合三旧改造开辟城市地下空间、结合人防工程的建设利用开辟城市地下空间。
关键词 古城提质
建议:铺天然气管道建微型消防站
泉州老城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老化,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陈笃恒委员关于城市建设的两个建议,都将更多关注点投射到老城区。
针对老城区的管道天然气建设相对滞后,居民们望“气”兴叹问题。他建议,既要重视市区管道天然气的建设工作,又要正视老城区管道天然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将老城区管道建设提上议程。同时,可通过完善老城区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将管道天然气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推进,并针对老城区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统一建设的状况,研究制定建设方案,让居民能顺利申请安装。
针对城市火灾险情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城区中山街,去年经媒体报道的火灾就发生了6起。他建议在泉州尤其是在老城区规划建设城市微型消防站。城市微型消防站指的是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的消防队伍。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全防火保障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消防安全防火体系。第二是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消防工作先进经验,在我市规划建设城市微型消防站,打通灭火救援通道的“最后一公里”。第三是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的职能,对微型站建队标准、场库设施、装备配置、人员编排、训练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第四要根据市区小街小巷多、道路狭窄拥堵等现状,优先在老城区建设城市微型消防站,并逐渐全面推行。
关键词 公园
建议:建设洛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
泉州湿地保护显现成效。以洛阳江红树林湿地为例,这是福建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8000亩,也是省内目前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从四面八方前来游玩。赵琼花代表在关注湿地保护的同时,思考着洛阳江红树林湿地的未来发展。她认为,建设公园可成为规范旅游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赵琼花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应该尽早建设洛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以洛阳古桥为中心的诸如“洛阳桥文化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等滨海旅游休闲观光点和红树林环湾旅游景点,加快建设观赏红树林及海景的木栈道、亲水栈道、栈台、景观大道等,配套观海休闲区、健身广场、文化景观柱等,这些举措将大力提升红树林环湾旅游的整体发展和形象。
关键词 城市布局
建议一:建设“四点半学校”
“四点半学校”是在低年级孩子下午放学后的四点半到六点之间,以社区或学校等场所为依托,把由于家长工作忙而没人看管的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学业、心理、行为、娱乐上的免费辅导和托管服务。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建议推广“四点半学校”,解决家庭接送孩子和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
委员们建议,由政府主导,在我市逐步推广“四点半学校”。虽然我市部分地方已开展试点工作,但大多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支持。为促进“四点半学校”良性发展,政府应做到尽早规划、定位,并通过建章立制,政策扶持,以政府的参与,赢取家长的信任。可选取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口多、企业集中的区域,以社区为依托,合理规划“四点半学校”,探索建立社区、学校和家庭衔接互动的长效机制。如利用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资源,为“四点半学校”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减免水电费。而为保障学生安全,可采用社工、志愿者到校组织学生统一前往“四点半学校”,也可以考虑将“四点半学校”设在校园内,由社工、志愿者等前往学校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整合各方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包括集中社区“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科技、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四点半学校”活动;引入社工、志愿者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四点半学校”提供长期运作的智力支持;依托我市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的人才智力优势。
建议二:多措并举解决幼儿园“入园难”问题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推动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 “入园难”,成为陈希委员关注的问题。
陈希委员建议,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扶持引导,壮大一批办园规范、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民办园。参考民办连锁园模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优质公办幼儿园连锁分园。对社会力量将商业用地转为举办普惠园的,政府将直接提供租金补贴,以租代建等。此外,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并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
建议三:加强晋江南岸环湾区域配套建设
在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方面,来自晋江代表团的李海庭等10名代表,目光聚焦的是晋江南岸区域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代表们认为,目前晋江南岸环湾区域在教育、医疗、文体等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与晋江南岸环湾区域的功能定位仍不匹配,与泉州中心市区和其他环湾区域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形成协同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为此,代表们建议,加快向晋江南岸环湾区域布局泉州市级公共配套设施和优质教育、医疗、文化项目。扶持泉州实验中学滨江校区、晋江市晋东医院建设,促成泉州五中、一中、七中与晋江南岸的部分中学结对联办,以及泉州市级医院在晋江南岸建设分院,通过集团化办学、建设分校分院、输出管理的模式,推动一批泉州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与晋江南岸现有学校、医院合办运营,加快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化。同时,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泉州主城区到晋江南岸的城市公交,在泉州市区主干道增设滨江商务区、国际鞋纺城等交通标识,拉近“亲密度”,推进环湾区域商气、人气融合;并统筹考虑沿江、沿海滞洪区建设,规划建设体育中心、人工湖、街心公园等休闲体育设施。
关键词 安置房
建议:做好拆迁安置房善后工作
郑碧清代表的建议,与抓紧做好拆迁安置房善后工作有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拆迁安置的范围在不断加大,从以前的单家独户,到现在组成小区整体,由于“众口难调”,安置小区显现出不少问题。
郑碧清代表举例说,很多安置户的生活习惯、社会角色、价值观念等还未转变,导致小区容易出现诸如卫生脏、乱、差,相关管理费用收缴率低等问题。
他建议,加大对拆迁安置小区物业政策性扶持力度。由于拆迁安置小区的特殊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加大安置房财政补贴,或根据小区的特点,将小区物业经营用房给物业服务企业经营,使其通过租金收入,补贴物业服务经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