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将泉州海丝遗迹融入歌词 去年11月,两人开始在工作之余创作词曲,文研院建筑师中的漫画家小赵则为歌曲封面进行设计,全程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Safin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读书期间了解过非遗,知道泉州的南音。去年,因为参与文研院海丝申遗项目泉州部分的工作,他第一次来到泉州,“泉州给我的印象,和马可波罗对泉州的印象有些不同,他看到的是繁华,我看到的是历史的积淀。”郑州女孩“某某水果”主要参与文研院海丝申遗项目广州、宁波、南京部分的工作,唯独没有来过泉州,但她却对泉州建筑颇为留心:“以前学中国建筑史时,老师用过开元寺妙音鸟飞天组群的图片,印象深刻。” 在推进海丝申遗的过程中,文研院团队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分析工作,对很多此前价值可能并不是特别清楚的海丝申遗遗产点,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不断的深化认识,让Safin对海丝遗迹有了很深的感情,“觉得应该把它们的故事写到歌词里。”于是,他将码头、桥梁、窑址、古墓、寺庙等泉州海丝遗迹都融入到歌词中。 “码头栈道足印踏遍,谁在启程归程。青花釉色炉火不灭,谁的巧手馈赠。村郊古井甘泉一口,谁唤回了南洋故人。圣迹不朽青烟吟诵,谁带来了一生虔诚。”这是Safin在整首歌词中最喜欢的部分。他说,“我比较喜欢用名词表现画面感的事物,比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一个形容词,但场景跃然纸上。这部分歌词,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就令我满意了。” 拿到Safin的词后,“某某水果”着手作曲,她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旋律更朗朗上口:“如果这首歌可以面向更多人,听众喜欢并愿意传唱,这就是对泉州最好的宣传。”词曲完成后,喜欢唱歌的她在自己的家中录制了这首《岸边》,并完成后期制作,于1月9日正式发布到网上。 反响 国家文物局领导听完莫名感动 “海丝申遗项目涉及复杂的知识体系,但歌词把关键元素都提到了,主题鲜明,旋律上口,适合年轻人推广。”第一时间听到《岸边》的沈阳如是说。当他把《岸边》播放给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听时,刘曙光形容听完的感受是“莫名的感动”。中国风的旋律,唯美的歌词,清澈空灵的声线,确实让听者如痴如醉,不少网友表达了和刘曙光一样的感触——“听着听着,有些想哭”。 在异乡工作的泉州网友“Alin”说:“远在他乡听到这首歌,每一句都扣人心弦,回忆起小时候在泉州小巷游玩的经历,很美好!我爱泉州,我的故乡。”未曾来过泉州的网友“寒食必长雨”则说:“好听,勾起一个小时候的梦想。愿未来有机会坐着我们的舰船,沿着先辈足迹走一遍刺桐、亚丁、锡兰……” 网络反响超过预期,让“某某水果”很是宽慰:“你不了解文化遗产没有关系,我们用词充分展现这次申遗的主要构成和历史背景,用清新古典的曲风来诠释推广理念。希望这样的音乐能让更多人,特别是更多年轻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
- 2017-01-19泉州海丝申遗环境整治推进会 春节后将全面铺开
- 2017-01-16海丝申遗文本2月前提交联合国 泉州遗产点修缮5月前完工
- 2017-01-16泉州市召开海丝申遗工作推进会
- 2017-01-13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成员探访泉州古城
- 2017-01-12“海丝”申遗:泉州泉港土坑村的期盼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