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石狮宝盖镇仑后村几度修订村规民约 革除陈规陋习

2017-08-17 11:14:0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石狮宝盖镇仑后村几度修订村规民约,革除陈规陋习——

带动慈善和公益 村民实惠“摸得着”

村里举办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核心提示

千百年来,集体议定的村规民约,在文化宣教、风俗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石狮市宝盖镇仑后村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实践并修订新的村规民约,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有效载体。

□本报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王荣锋 陈峰 王丽霞 文/图

仑后村的村规民约实践

仑后村在倡导农村新风气、移风易俗上,有着许多“吃螃蟹”举动。和泉州许多农村一样,石狮曾一度流行“普渡”。仑后村的“普渡”在农历七月,按照习俗,村民都会大操大办一番,存在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2003年,仑后村推出村规民约,直指旧俗“普渡”中存在的陋习。

“这是第一份关于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仑后村党支部书记黄清急介绍说,全村600多户,他们挨家挨户分发,由村干部、族长、老人会老人分别做群众思想工作。村里破除陋习、减少铺张浪费的决心,得到村民积极回应。村规民约同时规定,婚丧喜庆不得大操大办,并对请客桌数做出限制。去年农历七月,仑后村将“普渡”升华为民俗文化节。文化节以“中国梦——建设美丽新仑后”为主题,包括篮球邀请赛、灯谜会等,年轻人喜欢的电竞比赛也在其中。这些文娱活动,让村民远离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过上了更健康、更文明、更欢快的节日。

2008年,仑后村将准时开宴及宴请规模,补充进村规民约。准时开宴的规定,在当时的石狮,不啻于在平静的湖里投下一块石头,荡起无数波澜。

“以前起码要等到晚上9点才开席。”村民老黄对此深有体会。事实上,婚宴晚点、一晚再晚这一“传统”,不仅在仑后村,在当时的石狮都极为普遍。“新约”开始施行时并不是很顺利。随后,村干部和老人协会的老人们发挥了作用。“我们就到办桌的人家里监督,监督谁?一边督促主人家,一边监督厨师准时上菜。晚来的,不好意思,逾时不候。”黄清急介绍,就这样,几场婚宴下来,村民看到了切实的改变。时至今日,仑后村的准时婚宴施行了近十年,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仑后村村规民约部分规定

移风易俗成“摸得着”的实惠

2013年,仑后村修订村规民约,对丧事简办进一步约束。比如,送殡规模控制乐队、花圈数量,办桌一律为咸饭和“国际汤”,停棺时间也进行限制。“以前出殡,抬棺要8至16人,后面改成用推车。很多人觉得诧异。”仑后村老人协会会长黄明彻说,新村规民约更细化,更有针对性,能摒弃的陋习就尽量摒弃。

2015年6月,仑后村第四次对村规民约进行补充。喜事方面,该村倡导,小孩出生14天、满月、4个月,一律取消宴请;周岁、16岁、做寿,一律从简办理,取消拱门、LED门、花篮、烟花礼炮;嫁女儿、娶媳妇自放拱门、LED门1个,取消烟花礼炮等。

石狮市委文明办相关人士介绍,仑后村村规民约许多做法都是先行的。

喜事丧事简单办,但仑后人办得更有意义了——村民黄光草伉俪简办金婚,简办寿庆,捐款5万元;村民黄祥品简办八十寿庆,捐款4万元;黄正河昆仲父母金婚捐出10万元,父亲丧事简办捐款30万元;黄明叶昆仲母亲逝世,简办丧事,捐66万元;黄巩固父亲逝世,简办丧事捐款5万元;黄建群昆仲父亲逝世,捐款5万元;黄明显母亲三载无办桌,捐款1万元……

这是2003年以来,村民捐款的不完全纪录。村规民约虽然没有约定捐款事宜,但村庄新风形成,带动了公益慈善之风。许多村民不张扬于财富,而是以公益慈善为荣。

仑后村2500多名村民,10多年前开始缴交新农合,但每名村民都不用自己付费,而是由善款统付。四五年前开始缴交的社保,也是由善款包圆。10余年来,仑后村累计使用善款200多万元。“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与养老两份保障,这可是摸得着的好事!”村民黄老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仑后村乡贤捐款助学,做公益事业蔚然成风。

全市所有村居施行村规民约

仑后村是泉州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利用新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的缩影。

今年2月,南安市九都镇金奎村500户村民,签名、盖手印,郑重签约《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承诺书》。这份多年来不断细化的承诺书约定,“婚庆事宜倡新办、丧葬礼俗倡简办、其他喜庆倡不办、佛诞世习倡精办”。

鲤城区海滨街道笋浯社区,村规民约倡导喜事俭办、丧事简办,并规定约束方式;安溪县参内乡田底村,全体村民通过的村规民约对丧事简办做出详细规定,如出殡当天,只设点心粥,不设宴招待;石狮市祥芝镇制定《各村婚丧喜庆改革统一村规民约》,各村成立村级劝导队;南安市官桥镇,29个村全部推行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简办制定章程;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相关规定被编入《潮乐村村规民约》,刻立在村头石碑上;晋江市392个村(社区)均制定了翔实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均订立有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在实际操作中,村规民约成为推动移风易俗转化落地的有效推手。

村规民约“泉州现象”获肯定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介绍,曾有典故说,新中国成立前,晋江、石狮一带有村民一年的积蓄,全部花在“普渡”请客上。新中国成立后,“普渡”一度销声匿迹,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口袋鼓了,“普渡”之风再次盛行。其实,多数村民对这种做法也不支持,但碍于人情、面子和攀比,不得不随波逐流。

近年来,石狮、晋江等地力主推动移风易俗,像取消“普渡”,丧事、小孩过生日、老人做寿等婚丧喜庆的简办,通过政府引导、村规民约约束,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如今,在石狮、晋江一些村庄,“普渡”已经变身为民俗文化节,既不失传统过节氛围,又健康文明。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泉州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市委文明办出台《泉州市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实施方案》,并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为全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指导性“纲领”。

对于近年来泉州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甘满堂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泉州不少地方的村规民约都颇具生命力,可以说是‘村规民约中的泉州现象’,这对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通过政府引导与村民自愿协商形成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倡导移风易俗,泉州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错。

需要肯定的是,泉州不少地方的村规民约,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甚至细致到了开席几点办、宴请控制在多少桌等,通过村干部、族长、老人会有威望的老人等参与推动,以身作则来执行。

“村规民约不是简单的令行禁止,而是充分尊重传统、科学引导,让群众成为自治主体。”泉州市委文明办相关人士介绍,新时代村规民约的意义在于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

随“约”而入 润物有声

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然而,从文明被动式的“悄然滋长”到主动式的“缔约共守”的方式更迭,其中的差别无疑是判若云泥。

众所周知,中国长期是一个人情礼法社会。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事情的操办,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也是人情礼仪的形式和载体。根植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民风习俗,夹带了太多陈旧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与现代观念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其一,在习俗礼仪中讲排场、比阔气,带来了铺张浪费。其二,琐碎繁杂的习俗和人情世故,一家有事,全村忙活,让群众苦不堪言,难以挣脱。其三,大操大办也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用现代的眼光看,一些陈规陋习早就亟须改革。

在新时代里、在新农村建设中,人们不仅看到了陋习的局限性,还能够勇于站出来破除陋习,勇于缔结新规,勇于主动监督,勇于将文明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可以说,这种主动性,达到了立竿见影、“润物有声”的效果。就如报道所说:传统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渐渐得到了约束,互相攀比的心态丢掉了市场,崇尚慈善和公益的新风俗文明逐渐蔚然成风,村民得到了“摸得着”的实惠,农村社会也变得更加和谐。

传统乡村的精神风气,无疑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治理文化予以重塑。缔结村规民约的主动作为,共守村规民约的主动实践,为这种重塑探索出了一个漂亮的范本。□陈一彬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