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遗产点二级标识牌安装基本完成

2017-08-23 08:21:0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文物器形丰富

讲述古刺桐外销陶瓷生产基地的故事

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完工

位于晋江磁灶镇的金交椅山窑址,是磁灶窑系经考古发掘后,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处宋代窑址。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申遗遗产点之一,金交椅山窑址是一处重要的航海与通商史迹。日前,工作人员对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原专题展厅进行重新布展、提升,以“磁灶窑:古刺桐外销陶瓷生产基地”为主题的金交椅山窑址现场展示馆业已完工。

分类展开讲述磁灶窑系故事

金交椅山窑址的现场展示馆,位于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内,在原“磁灶陶瓷走天涯”专题展厅基础上重新布展而成。展示馆分成序厅,发展历程,外销传播,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几大部分。

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介绍,序厅展示了生产与外销两大主题。以大幅航海图为背景,标注出磁灶陶瓷外销路线,以沙盘模型呈现窑址的生产场景。通过航海图展示,可以清楚看到,当时从窑址中出产的陶瓷,走水路依次经过梅溪、九十九溪,抵达泉州港,而后由这里出海销往各国。

从序厅沿着顺时针路线参观,展厅分成三部分,依次展示磁灶窑的兴衰历程,外销路径与保护、管理等内容。

在发展历程部分,以出土文物和展板形式,呈现磁灶窑陶瓷由南朝发端,到唐代兴起,宋元时期鼎盛,明清衰落的演变过程,展示了磁灶窑生产陶瓷的工艺、装饰,以及从生产利用陶瓷向建筑陶瓷的转变。重点突出了金交椅山窑址的价值与地位。

外销传播部分,除了展板、出土陶瓷文物的展示,还设有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场景、沉船场景及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沉船考古情景等丰富的内容。“一些场景展示,来自原有的‘磁灶陶瓷走天涯’专题厅,与沉船场景配合播放的考古视频,意在更生动地展示陶瓷外销链条。”吴金鹏说,展示古代泉州生产的陶瓷,从生产基地出发,由船运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外销路线,中间要有沉船实证,整个文化链条才算完整。而在“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等处,都发现大量产自泉州的陶瓷,这也证明了沉船是由泉州港出发,往南驶往各国。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泉州工匠不光技艺高超,更有商业头脑。在外销传播展出的出土文物里,有不少“军持”。这是佛教僧侣用于饮水或者洗手的水瓶,在伊斯兰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教众们做礼拜时也用它洗手。这说明,当时的磁灶窑,已经能顺应需求,大量生产这类物品并远销海外。军持也因其独特外形和鲜明的外销特征,成为古泉州在海洋贸易大通道贸易的典型特征。

传承保护展示海外贸易辉煌历史

磁灶窑在宋元时期成为泉州外销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通过展示馆的“娓娓道来”,一幅以讲述陶瓷生产、外销为切入点,呈现泉州古代海外贸易辉煌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磁灶窑址多分布在晋江梅溪两岸,至今发现窑址26处,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构成了庞大的窑系。在众多窑址中,又以金交椅山窑址、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出土产品最具特色。其中,金交椅山窑址的生产活动开展年代,与海洋贸易大通道兴衰密切联系,是泉州以海外贸易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态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示馆的最后一个部分,呈现的是泉州对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多年来,泉州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控制缓冲区内用地性质和建筑高度、体量,保持遗产整体格局的完整性。2003年初,即组织专家论证并出台金交椅山窑址的保护方案:用围墙围起窑址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在窑址及作坊遗迹上建保护棚;在遗址旁建成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并于此后出台多项政策规章,加强窑址保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