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就泉州市加强创新创造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询问—— 以更实举措更活机制聚集人才 本报讯(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金雪君)“泉州市如何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目前泉州市院士工作站做了哪些工作?”“泉州市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有什么举措?”……8月3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就泉州市加强创新创造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询问。 会上,多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提出一系列问题,直指人才工作重点焦点。市政府及市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卫计委等相关负责人到场应询,直面问题、坦诚作答。 关注一 人才“港湾计划”如何实施 “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政府将如何组织实施‘港湾计划’?” 专题询问的第一个问题直指人才“港湾计划”。据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港湾计划”总的目标是健全完善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系统高效、开放共享的人才成长生态链,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打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生活港湾。 就如何实施人才“港湾计划”?该负责人表示,将创新责任明晰的人才管理体制,围绕突出市场化导向,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转变人才管理方式,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培育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健全务实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树立“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理念;推进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工程,聚焦实体产业、城市环境、特色文化三大重点,着力培养实体产业人才、技能人才、社会事业人才、特色文化人才等四类人才;构建要素齐全的人才价值实现平台,着眼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建立产学研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人才奖励,鼓励企业推行股权、期权激励;创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构建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人才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简便、快速、高效的服务。 关注二 体制内专技人才职称评定有何突破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广受社会关注。本次专题询问,有代表提问:“体制内专技人才职称评定有何突破?”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已经走向规范化,但它的岗位结构比例没有突破,单位岗位职数就受到限制,这也导致部分取得中高级资格人员无法聘任。 对于这个问题,市人社局一直在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立足泉州市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尝试。从支持东亚文化之都和高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出发,对教育、卫计、文化等三个行业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予以适当提高,分别提高3—8个百分点不等。另外,6月,市人社局着手制定《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暂行规定》,准备引进到事业单位的第1—3层次的高层次人才,该单位无岗位空缺的,让他们申请“直聘(特设)岗位”予以聘任,实行单列管理。 关注三 泉州市院士工作站成效如何 创建院士工作站是招才引资的重要载体。目前泉州市在院士工作站建设方面成效如何?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泉州市新组建市级院士工作站9家,其中认定为省级5家;认定为市级专家工作站17家,柔性引进院士9名、专家81名,分别签约院士、专家合作项目13个和24个。目前,泉州市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42家,数量居全省之首。 |
- 2017-09-01发挥资本优势聚集高端人才 泉州举办高层次人才沙龙活动
- 2017-08-19泉州装备协会入选泉州市首批人才市场化评价试点单位
- 2017-08-06泉州市级院士工作站增至42家 省级增至37家
- 2017-07-28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侧记:融入泉州 奉献泉州
- 2017-07-24泉州:发挥平台“聚才效应” 筑造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