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治理废弃矿山313万平方米 守护绿水青山

2018-03-13 07:59:4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模式二:

融入乡村建设 改造成运动场

在综合治理废弃石窟过程中,石狮市引导当地村委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超深采石凹坑进行回填并开发利用,已回填采坑10处,消化建筑垃圾数十万立方米,复垦土地约200多亩,3处废弃矿区已改造为村民运动休闲场所。

日前,记者来到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一处由村委会自筹建成的小型运动休闲场所,该运动场所面积虽小五脏俱全,有篮球场,还有各色健身器材,环境清幽。谁也想象不到,在改建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处废弃石窟,环境条件恶劣。

模式三:

回填后建园区 加快产业升级

记者走访获悉,不少严重损毁的山体石窟回填平整后,得到有效利用。如石狮结合石狮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机械基地规划及石狮市纺织服装基地政和工业园区规划,对废弃石窟进行推平整理,用作工业用地;安溪石材行业退出后,盘活土地资源5000亩,已建设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安溪2025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引擎,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5个园区可望给安溪带来500亿元的产值、近20亿元税收。

模式四:

结合环境特点 打造生态景区

石狮宝盖山上有两个大型废弃石窟,石狮市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充分结合其位于风景区的优越地理环境位置,将其改造为一处公园景点。记者在现场看到,70多亩的景观处已初步成型,休闲驿站、林下茶座等休闲设施项目正在施工中,大型观景台也正在铺设,铺设完成后,施工方将利用石窟的地势特点打造出一处水帘瀑布,供市民观赏。

泉港区的柳厝佳云生态公园也是利用废弃矿山改造成公园的典型。据了解,泉港区支持帮助当地民营企业家柳加明对南埔镇柳厝村连片废弃采石场实施整体治理,累计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将其建设成为乡村公园。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治理矿山面积约80亩,因势利导,修建道路、大小广场,疏浚水系,建设人工湖一个,水域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很好地解决了“矿山复绿”的问题,同时打造出一处大型生态景区。

模式五:

有效利用资源 石窟变停车场

石狮市永宁镇院东村西青山上一处深达80多米的石窟,正在被改建为垃圾“灰飞”填埋场。石狮市国土规划和房产管理局土地监察大队邱副大队长表示:“过去,焚烧垃圾产生的‘灰飞’苦于无处处理,运费高昂,而该石窟远离居民区,将之改建成‘灰飞’填埋场,可谓是一举两得。石窟被填满后,将覆盖种植土进行绿化。”

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东吴山废弃矿区是一处露天采场,坡面凹凸不平、光秃裸露,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生态整治,实施绿化植被恢复。如今,已完成矿区整体复绿工作,预计明年整个矿区绿化覆盖率可达90%以上。由于附近就有一处墓园,该处被填埋成一处停车场,方面市民扫墓时停放车辆。

未来篇

从政府主导变企业主动 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机制

“矿山生态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负责人坦言,对此,必须转变思路,从政府主导的外力推动型,转变为企业主动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型,方能持续长久地推动矿山生态治理工作,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表示,在转变思路的基础上,应创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如何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治理,形成政府引导、鼓励、扶持,社会力量自发、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是机制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推动矿山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同时,将废弃矿山治理与其他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边治理、边收益,这是实现废弃矿山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的一招好棋,也是确保废弃矿山治理产生内生动力并持续推进的保证。

接下来,政府部门将以废弃超深采坑治理为试点,进一步探索废弃矿山用地整治利用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办法。以建筑石料矿山弃土弃渣综合利用为抓手,建设一批绿色矿山,并编制实施矿业用地整治利用规划,策划生成以废弃矿山集中区为主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包,制定出台加强矿山生态保护规范性文件,充实完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考核奖惩制度。他相信,只要操作得当,持续推进,假以时日,我市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治理将取得更大进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