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他用镜头讲泉州故事
他是泉州老摄影家杨湘贤,年底将办个人摄影展
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用镜头讲故事60年,83岁的泉州摄影人杨湘贤,今年12月,将以一场个人摄影展,致敬他对泉州深沉的爱。
最近,鲤城区摄影家协会正在帮杨老整理照片,我们也借此提前打探到了这场很个人很时代也很泉州的摄影展主题方向:泉州伊斯兰文化、今昔承天寺、木偶春秋、民俗、文物重光、侨务、节日市井风采。“我们深深为杨老师的这份坚持而感动,他为泉州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照片资料。”鲤城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张清杰说,摄影展由该协会筹备,是对杨老的致敬。
60年的摄影时光漫长,而那些泛光的记忆里,杨老师分享了一段他曾最满足、最骄傲的故事。这段故事如果可以有名字,他想给它取名为《泉州东西塔雕刻》,是他编著的那本书名,也是他耗了近20年心血的那个心愿。
拍东西塔270处图雕,他花了一年
小时候,杨湘贤常到开元寺的东西塔下玩。23岁开始摄影后,便一直希望有机会用照片记录东西塔精美的雕刻。
38岁那年,杨湘贤回泉州从事新闻报道。因为工作性质,他接触泉州文化的机会更多了,这让它对泉州文化,尤其是开元寺东西塔的文化,感情越来越浓。
踏出这一步的1989年秋天,杨湘贤54岁,他向省、市宗教局申请,要为东西塔拍摄,获准。
“要想把每个浮雕都拍得美,需要跟塔保持一定距离。”杨湘贤回忆起当时拍摄的情景,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搭建移动架,还向供电局借来安全带绑在腰上,身子悬在半空拍,“每天最多只能拍下10张,”杨湘贤解释说,除了要正常上班外,每拍一张就得耗时地移动位置,再加上天气、光照条件等影响,拍摄过程断断续续。
历时一年,他拍下了东西塔上雕的160尊人物浮雕、塔基四周的80幅须弥座雕、塔阶两侧的14面花绘图雕、塔角16尊侏儒,共270处雕刻。当时拍照使用的禄莱相机和玛米雅相机,现在保存在杨老的书房里。
“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杨老师在塔上拍照的画面。”张清杰是杨湘贤的学生,他记得,1990年夏天到开元寺看老师拍照,他整个身子悬在半空,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记录当下的专心致志。
整理图雕的文化内涵,又花了10多年
让张清杰更感动的是杨老师此后10多年的付出:自学,查资料,为每一幅雕刻配上详细的文字材料。
“每一尊浮雕都有丰富的内涵、优美的造型和精美的刻工,整理照片时觉得太感动了。”杨湘贤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平日拍照留存下的相关照片加以配图。比如,西塔四层的猴行者浮雕,取材于古印度罗摩衍那史诗中的灵猴哈奴曼,他便配一张曾拍摄于一座倒塌古庙里的有关印度教的泉州古代宗教石刻内的灵猴。
2007年,杨湘贤自己编著的《泉州东西塔雕刻》正式出版印刷,他共花了1.5万元的印刷费,印了300本。
“很多人只知道开元寺里有东西塔,并不知道东西塔内还藏着这么多丰富的内容。”杨老说,他出书的目的,除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心愿和理想外,还想让更多人了解东西塔。
除了《泉州东西塔雕刻》,在一本专门收集杨湘贤照片的图册《泉州记忆》里,有240多张关于他在上世纪70年代起的30年间拍摄的有关泉州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有代表性的部分照片。
“我拍的照片装在10多个玻璃缸内。”杨湘贤的玻璃缸里装着满满的信封,而每个信封里,是一张张缩影泉州的底片。
(实习生刘怡婧对本文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