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夏府第 留巷名
第七站 庄府巷
走在庄府巷,目之所及满眼繁华,这里是泉州有名的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深入庄府巷,繁华尽头世事沧桑,巷中那株500岁的重阳木几度轮回,巷尾闽南古厝镌刻了历史乡愁。
庄府巷是泉州有名的老巷,因宋代少师庄夏建府第于此,后改建庄氏祠堂而得名。庄夏是宋代泉州永春人,进士出身的他,曾先后出任过江西宁国知县、福建漳州知州等职,官至兵部侍郎。作为三朝元老,庄夏政绩斐然颇得赏识,皇帝不仅赐其紫金鱼袋,还钦赐他建府第于泉州府城中心,即今泉州酒店一带。
虽然庄夏府第和庄氏祠堂已不复存在,但是老巷深处的闽南古厝依然注视着古城风起云涌。庄府巷111号的蒋以麟故居,低述着那段光复泉州的传奇故事,也哺育出古城有名的教育世家;庄府巷109号吴氏古大厝,不仅美在房墙砖雕栩栩如生、屋脊两端燕尾飞翘,也美在绿叶掩映下的静谧温馨。
庄府巷旁濠沟墘路中央,一株貌不惊人的重阳木绿意盎然,自顾老树换新芽,轮回了五百多个春秋,遮蔽起一方阴凉,立成一道与世无争的风景。庄府巷南侧的轧榜巷中,24号的牌匾告诉来者,这是“李珠琴花灯艺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珠琴,承继父亲李尧宝的刻纸和料丝花灯技艺,让传统技艺重绽光芒。轧榜巷北面,曾有一条“烧酒巷”,巷中有一处民间酿酒作坊,上世纪40年代,酒家为招徕生意搭酒擂台,攻擂者若能划拳“打通关”,即可把整瓮酒抬走……
时光不语,景随心转。重阳木守着时光静好,巷内人家的鸽子在屋顶盘旋,老人们午后摇着蒲扇,老巷的记忆在流逝中发酵。庄府巷繁华依旧,古朴也依旧。
■本期执行 早报记者 张素萍 陈小芬 王柏峰 实习生 曾雪莹 吴茵
古厝迥园玄机藏 花灯华彩世家传
(黄玲/绘)
庄府巷111号
古厝现罕见“月洞门” 主人曾领导光复泉州
庄府巷的尽头,在与鲤城区政府仅一墙之隔的窄巷深处,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闽南古大厝。这座门牌号“庄府巷111号”的古民居,是昔日清初湖广按察使丁炜的府第,也是近代名人蒋以麟的故居。如今,虽然蒋氏后裔鲜有人居住于此,但老房子仍默默竖立,见证了蒋氏这一家族过半人员从事教育的光荣。
古厝有个“迥园” 设罕见“月洞门”
推开古厝大门,门内石埕天井清幽。虽然墙体剥落,门窗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古厝格局保存良好,厝内雕梁绣柱仍显精美。文史资料显示,蒋以麟故居坐南朝北,二进三间张,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前埕、围墙,西边有护厝,后有一花园。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盛夏时节,70多岁的郭阿姨、蒋氏后人的儿媳妇,坐在古厝里摇着蒲扇,住在古厝的40多个春秋里,她见证了时光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留下的痕迹。“刚嫁进来时,古厝真的很大很漂亮,那会蒋家儿孙都住在这里,如今只剩下些老人咯!”
古厝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这个后花园。只见,后花园墙体筑有一圆形门,红砖镶圆,在一片古朴素雅中更显韵味。门上嵌有一石匾额,刻着“迥园”二字,旁边墙体窗户呈“书卷形”,足见设计者别具匠心。
“这门叫月洞门,这种全部圆形的门在泉州几乎看不到了,其他大部分是拱桥形的,连建筑师们都说难得!”郭阿姨颇显自豪。
庄府巷111号,系清初湖广按察使丁炜的府第,后被蒋以麟买下。
原诗人丁炜府第
最终为蒋氏购得
蒋以麟故居,原本是清初著名诗人丁炜的府第。丁炜是晋江陈埭人,曾任赣南道湖广按察使,是清初著名诗人。后来丁氏没落,府第几经易主,最终于上世纪20年代被蒋以麟父亲购得。
1968年,蒋以麟去世后的若干年,古厝由于年久失修,大厅梁柱几欲垮塌,当时蒋家经济困难,只好把后花园卖了。
蒋氏后人蒋纪萱回忆,后花园“迥园”是一座微型的园林山水,占地约200平方米。园内筑有亭池假山,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假山全叠太湖石,周围还种有竹林花草;园景以池居中,石拱桥跨之,池北还有一亭,亭柱刻“风篁类长留,流水当鸣琴”诗句。
上世纪50年代,“迥园”的山石曾被移到芳草园,后又被运到开元寺,充当假山景物等。 如今“迥园”内杂草丛生,但其尚存的月洞门、书卷窗、六角形竹节窗等建筑构件,仍可洞见当年的风姿。
蒋以麟领导光复泉州
后人多半教书育人
蒋以麟是古厝绕不开的人物。清光绪十六年(1890),蒋以麟出生在鲤城树兜村,13岁时随父亲前往印尼经商,后回国投身革命,在家乡曾组建民团抵抗外敌。1906年,蒋以麟在印尼泗水参加反清组织洪门会和光复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他受委派回国,在泉州进行秘密活动,同年10月底,被刚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选为会长兼军务股长,负责筹集购买军械弹药等。
新中国成立后,蒋以麟回到树兜,投身杏林,从此不问世事,只一心治病救人。1953年,他应中国科学院约请撰写有关辛亥革命回忆录,后将书名改为《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
虽然蒋以麟后以中医为业,但他的后裔却大部分从事教育事业:整个家族百余人,过半人教书育人,可谓教育世家。郭阿姨有两个双胞胎孙女,一个从事幼教,一个是护士。
庄府巷旁濠沟墘路中央,一株明代的重阳木,已经历500多年。
庄府巷22号
宋代少师庄夏 皇帝恩赐巷中建府第
庄府巷是因“府”得名,巷子里曾有宋代少师庄夏的府第。经考证,庄府巷22号、泉州酒店所在地,便是庄夏府第旧址。
三朝元老 皇帝赐城中建府第
庄夏(1155-1223年),字子礼,南宋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高中进士,曾担任兴国知县、太学博士、太府少卿以及漳州知州。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减赋轻税,大兴文教,如今漳州闻名千年的龙江桥便出自他的手笔。
他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颇得皇帝赏识。嘉定十二年(1219年),他受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300户,赐紫衣金鱼袋,还被皇帝恩赐在泉州府城中心建府第。
从如今酒店的范围,足可见早期“庄府第”的规模之大;而从皇帝钦赐府第一事,亦可管窥庄夏颇受朝廷器重。史料记载,庄夏逝世后,皇帝赠其“少师”称号,庄夏的裔孙枝繁叶茂,最出名的当数明代状元庄际昌。
几经变迁
府第倾圮庙宇无存
清道光年间,庄夏府第坍塌倾圮,庄氏族人便在原址上兴建祖庙。每逢子孙春祀秋尝、祭拜祖先。1945年,庄氏祖庙被晋江县公安部门所用;1949年后,庙宇成为晋江地区群团办公所在;20世纪50年代,原址改为干部招待所,20世纪90年代改为酒店。自此,800多年历史的少师府第、宗庙荡然无存。
2006年10月,一方刻有圆月和阿拉伯图腾“云月”的花岗岩墓碑重见天日,经考证这是庄夏的墓碑,现藏于泉州海交馆。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认为,“云月”作为阿拉伯人的一种象征,曾大量出现在泉州发现的文物上面,这方墓碑不仅见证了泉州庄府巷巷名的由来,而且引出一个待解历史谜团:南宋太师庄夏信奉伊斯兰教,抑或其母是位阿拉伯妇女?
泉州料丝花灯制作大师李珠琴
庄府巷107号
爱上泉州 大连驴友古城开青旅
逼仄的小巷,满墙的涂鸦,还有蜷缩在角落小憩的猫咪,处处散发着慵懒的味道;门庭里,老式旧皮箱、红色雕花木柜,还有那盏煤油灯,20世纪的复古与沧桑随处可见……
庄府巷107号是一个由闽南红砖小洋楼改成的青年旅舍,在古朴与时尚之间,数万人曾在此留下印记,有徒步的率性女孩,有骑行的阳光帅哥,有甜蜜的情侣夫妻。而这里,也记载了青年创客璞树的拼搏,见证了他与泉州女孩春天的爱情。
“我第一眼就爱上了泉州!”辽宁大连小伙璞树出生于1989年,曾做过汽车美容、二手房东、翻译,也是一名资深驴友,脚步踏遍20多个国家。有一回,他到杭州出差时下榻一家青年旅舍,旅舍的美好氛围深深吸引了他。此后,开一家“好玩的旅舍”成为他的梦想。
璞树在杭州、云南大理先后积攒了不少民宿经营管理的经验。2013年,他再度南下,先后途经杭州、福州、厦门和潮汕等地,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他选择在泉州落脚,“泉州文化底蕴深,幸福指数高!”
喜欢老物件的他,骑着三轮车在小巷里穿梭,遇到老式衣柜或长条凳,第一时间与大爷大妈们“砍价”,再心满意足地把别人眼中的“垃圾”搬回来,在民宿角落里堆放出别致的造型……耗费大半年时间,装修终于完成了。
旅舍的开张,让璞树实现了梦想,也让他收获了一份美好爱情。2016年,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璞树与泉州女孩春天一见钟情。“我们同龄又是同行,也都是资深驴友,难得三观一致!”春天说,今年他们结婚了,虽然璞树在大连有房子,而她的家在丰泽城东,但他们决定租住在市区古城,“老城区有底蕴,人情味也浓,生活节奏慢”。
轧榜巷24号
玉壶光转料丝灯 李姓世家代代传
轧榜巷24号内,70多岁的李珠琴60多年来一直与无骨料丝花灯相伴。作为泉州花灯国家级传承人,李珠琴一家三代人才辈出,传统技艺的华彩经他们之手,在一盏盏花灯中流转着。
这是一个花灯和刻纸世家,李珠琴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李尧宝。李尧宝生于清末,他经过钻研,恢复了失传多年的料丝花灯技艺,又将自己精湛的刻纸艺术运用到花灯上,创造出刻纸无骨料丝花灯,成为全国花灯品系中的一绝。
1954年,李尧宝发起创办了泉州市工艺美术工厂,使刻纸料丝花灯从家庭作坊走向批量生产,并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典时,他的料丝花灯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受到中央领导赞赏。
李珠琴是李尧宝的掌上明珠,是最小、也是唯一活下来的孩子。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刻纸与料丝花灯技艺。1983年父亲去世,这时李珠琴已学到父亲的全套手艺,她制作的花灯多次送到国外展览并获得大奖。
父亲多才多艺还会唱南音、打五祖拳,但李珠琴选择将父亲最经典的手艺传承下来,因为“不能让父亲的手艺断在我手里”。也因此,她的两个女儿李婵娟和黄丽凤,先后成了这些祖传手艺的接班人。
每年元宵前夕,是李珠琴和女儿们最忙的时刻,她们赶制的无骨料丝花灯特别引人注目。“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灯光一亮,刻纸图案宛如浮雕被衬托出来,料丝透出的道道光柱令人目眩,折射出的光彩犹如天上繁星洒落人间……
如今与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刻纸和花灯也面临种种现实困境。由于身体欠佳,李珠琴很少外出,但她依然希望“父亲的绝活花灯能永远传下去、亮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