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泉州传统村落之惠安西头:书香古厝涌动文化气韵
www.fjsen.com 2020-11-28 09:57:54  谢玉妹 林杰 林晶颖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漫步西头村,这里的红砖古厝小巷随处可遇,古朴而清新。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东南网1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林杰 实习生 林晶颖 文/图)古村落,因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唯美,因灵动的现代规划而鲜活。

有别于闽南沿海村庄,坐落于惠安县净峰镇的千年古村——西头村地灵人杰,民风淳朴,浓厚的书卷味让这座传统村落自带文化气韵。

西头村至今保留着40余座红砖古厝,大部分为明清建筑。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一村一族 文化气韵一脉相承

作为曲江张姓的发源地,西头村又名“张坑”,全村同族同姓。千百年来,张姓族人就在惠女湾西南部的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如今,惠安境内的西头张氏后代已近8万人,遍布附近60余个自然村。他们兼具向海而生的豁达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内秀,在沿海村落中气质卓然。

西头村的规划格局以香山、田园、聚落、水系为序列,近海而不靠海,山水掩映间生活着2600多名张氏村民。虽一族一姓,但村里仍分布着多座古宫庙,白莲寺、万善宫、文安宫……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颇具闽南特色,将族人凝聚一起,赋予了他们从善向上的力量。

西头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尤其文官武将层出不穷。在岁月长河中,小小的村落已不知不觉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西头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保存着43座古厝,这些古厝多为明清建筑,它们连成一片,厚重典雅。

始建于1369年的张氏家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穿斗式古厝,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其中东西进深38米,南北面宽10.5米,由门厅、天井、两廊和祀厅组成。数百年来,张氏家庙被宗族后代不断维护修缮,方得以保存至今。毗邻家庙左侧,与之一墙之隔的是始建于元代的龙山书院。龙山书院仅半个家庙大小,为硬山墙、重檐式古建筑,院口有莲花池、古井、憩亭和花圃,独具一格,是惠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书院之一。

书院曾培养出进士近十人,举人十余人,贡生数十人,多个象征荣誉的匾额至今仍悬挂于书院厅堂中,最具盛名者当推张岳。文韬武略的明代理学名臣、五省总督张岳,为官清廉,正气凛然,著作收入《四库全书》,是唯一载入《明史》列传的惠安人。以张岳为核心的家庙与书院,也成为了西头文化气韵的发源地。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西头人纵使走的再远,亦不忘自己根脉所在。因为百岁祖母的嘱咐,年过花甲的教师张树仁在退休后,毅然回到西头发挥余热,致力于发扬家乡非物质文化,延续村落传统风貌。

漫步在石板与红砖铺就的埕院中,听老人讲述这座古村的历史故事与未来的规划,地上的砖石仿佛也焕发了生命力,期待着被遗忘已久的重生。

西头村希望通过重新规划焕发传统村落光芒。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古色古香 闽南古厝注入灵魂

连片的古建筑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中稀罕而珍贵,却也难敌岁月的侵蚀。由于年久失修,西头多幢古厝日渐破落。2018年,惠安县规划部门邀请上海、福州等地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村里的古建筑群进行评估与规划。

“专家一致认为,这片古厝群十分有保护价值,但是修缮保护并非易事。”在张树仁看来,建筑是死的,要把灵魂注入里面,才能盘活。为更好地保护古建筑,西头村成立传统村落保护修缮筹备组,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尽量保留、沿用原有的木材、石料,对古厝群进行规划与修缮。

依托丰富的传统建筑、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源,西头融合区域发展需求与村民诉求,规划定位为“人文新西头 活力宜居村”,以“山水慢生活+闽南人文游+乐活新乡居”的模式,让古村落的乡愁记忆久久留存。

良好的规划为这片土地的兴旺发展扬起了乘风破浪的船帆。经过改造,张氏家庙变身成为家风家训馆,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廉政勤政教育基地,传承张岳等人的廉隅作风。严谨的家风家训教育着张氏族人继承祖德、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勤为职业。古色古香的龙山书院内成立了南音社,数十名学员在这里免费学习南音及各类乐器,获奖无数,极大促进了闽南传统文化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成为泉州最大的南音公益教学点。“我的愿望是把琴棋书画都注入西头古村落。”在张树仁和其他乡贤的倡议下,西头棋院也已选好了待修缮的古厝及场地……

为了感恩历史,展望未来,让人们记住乡愁,续上文化的灵根,西头对村里的闽粤赣边区革命惠东党支部旧址进行修缮,并在古厝中创设村史馆,陈列历史文物和资料。村史馆内的厅堂、厨房、卧室等皆按五六十年代的风格进行布置,从各处搜集来的老物件为展馆增添了真实的年代感。对西头村而言,村史也是家族史,村史馆在向后人展示史迹的同时,也激励着西头人重新演绎先贤励志故事,为续写更加辉煌的新时代篇章,接引源头活水,增加信心和力量。

古宅小巷中,褪色的红砖和斑驳的土墙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感,与墙角开得正艳的三角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古朴而清新。像这样的微景观,在古厝群的巷口、转角比比皆是,处处诗意。而未来,这里将焕发更多的、新的文艺气息。

成片的古建筑与建筑集中的民宅周边绿植环绕,景观融于生活中,构成一幅古村落的新时代画卷。除了连片的古厝群,西头还规划了一条东港溪滨水景观带,这条慢道步行景观带沿线多为公园与广场,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特色各异的景点串联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乡村景观格局。

“希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带动村庄经济,这需要后人继续发力。”在张树仁眼中,家乡是一颗蒙尘的明珠,经后人不断擦拭,一定可以重新散发万众瞩目的光芒。

张岳先祖至其父四代皆清廉为官,卓有名望,被誉为“廉隅世家”。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数百年来,张氏家庙历经数代人不断维护修缮,方得以保存至今。西头村 供图

张氏家庙(右)与龙山书院(左)毗邻,是西头村最具分量的圣贤之地。西头村 供图

龙山书院厅堂悬挂多块“进士”“举人”等匾额。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新建不久的西头村村史馆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出砖入石燕尾脊是“闽南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保护修缮古民居,西头村做到“修旧如旧”。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屋脊上矗立的鱼龙图案被奉为神兽,除了防止雨水侵蚀屋脊,还有辟邪消灾的寓意。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西头村利用各种角落打造特色微景观。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西头村村史馆记录了村落的“前世今生”,图为村史馆一角。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新宅古厝相融相生。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