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泉州特色村落之惠安东山:传统渔村变身“生活艺术岛”
www.fjsen.com 2020-12-28 07:59:36  林杰 谢玉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远眺依山而建的东山村,在大海的映衬下,清新动人。曾招雄 供图

东南网1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 谢玉妹)生生不息的渔港、勤劳淳朴的惠安女、独具一格的风车岛……借助自然生态、文化民俗资源与有序规划,惠安县小岞镇东山村从昔日的传统渔村一跃而成为充满文艺气息的“生活艺术村”。

700多年历史的东山卫城古城墙,为明代朝廷防御倭寇所建。康锡彬 供图

淳朴古村蕴含独特风情

东山村位于惠安东部的小岞半岛上,是泉州市陆域最东极,北瞰湄洲湾,南接泉州湾,东望台湾海峡。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6海里的绵长海岸线,风景旖旎,如同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镶嵌在半岛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沿着北环岛路驱车进入小岞,海风强势迎面吹来,依山而建的村宅面朝大海,推窗便是怡人海景。数百年来,居住在半岛上的男人讨海为生,女人耕田持家,淳朴的民风延续至今。

东山村内残留着一方明代海防古城墙,见证了半岛数百年的历史。古城墙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700多年,为朝廷防御倭寇所建。城墙位于东山村的制高点,依山而建,高约4米,原本周长400多米,如今仅遗留一方180米新旧相接的城墙。修缮过的城门仍保留着原来的古朴,在蓝天碧海映衬下,投射出时光的斑驳感。

城内的村庄宁静祥和,新厝古宅相间而立,浓浓的烟火气让人恍然不觉这里曾是重兵驻守的卫城。城内有一口数百年的古井,如今已无人取水,但井水却从未干涸。据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黄锦山介绍,最早的东山村由古城墙环抱,是一个典型的卫城,分布着粮仓、兵营、古井、观音庙等。至今,城内仍保留着供奉观音的宋代莲花寺。寺庙面向大海,古朴精致,地面上的宋代莲花石刻依然清晰可见。闽南沿海特有的石头房静静矗立在城内,时而可见身穿传统服饰的惠安女挑担出入街巷,独有的惠安渔村风情自然流露。随着时代变迁,村民也陆续走出城门,在山脚下安家繁衍生息。

根据乡村规划,东山村将结合城内的文化遗迹,融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人居文化于一体,留住乡愁,实现文旅融合。

“东山卫城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正依托村落历史文化价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整治城内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黄锦山介绍说,他们正鼓励城内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蔬果,发展微田园,将美化村庄环境与致富增收相结合。

白色的风车犹如守岛的巨人。康锡彬 供图

传统渔村散发文艺气息

“让生活融入艺术、让艺术滋养生活”,近年掀起的文化艺术风潮,让小岞镇和东山村改变了发展思路。风车岛就是最好的例子。

沿着渔港海堤上的水泥路一路向东,向上仰望,风车岛就位于东山村渔港码头的岸边山丘上。据当地村民介绍,风车岛原来叫尖山,随着发电的风车落地于此,方改名为风车岛。

海天之间的山岗上,6架几十米长的白色风机沿着海岛铺开,犹如守岛的巨人。扇叶在风力下不停转动,每架风机每年的产值可达450万元。白色的风车与蓝色的大海、金色的礁石及远处的灯塔构成了一幅简约文艺的滨海画卷,为小岛新增了一种独特的风情,也让岛上的居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借助小岞打造“生活艺术岛”的东风,地处泉州最东极的东山吸引了不少游客纷至沓来。许多海内外画家、摄影爱好者特意来此采风,观看泉州第一缕阳光。“去年五一黄金周,到风车岛观光的游客达到5万人次,成为小岞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据黄锦山介绍,立足原生态、原生产、原生活、原住民的自然底色,东山村正用艺术活化乡村,使其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根据资源规划部门的规划,风车岛作为东山村打造特色村落的自然景观,将在尽量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结合休闲渔业,带动旅游产业。作为传统渔村,东山村中70%的村民以渔业为生,世代守护这片海。小小的避风港停满了近海作业的大小渔船,近百条渔船连成了一条渔村最具韵味的风景线。

目前,东山村正计划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建设“信用村”,针对体制、资源、渔场、市场、季节等情况引导群众适当调整规模及作业类型,走现代渔业发展之路,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除了引进两家农家乐,一家海产业公司,东山还在划建设三角鱼露文创园,打造鱿鱼生产基地,将鱿鱼、紫菜等海产品包装成为旅游伴手礼,升级特色旅游产业链。

地处惠女原生态文化保育区的核心区域,东山村拥有民俗风情、绿色生态、滨海风光、工业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东山村紧跟乡村振兴发展主题,编制规划方案,明确了形象定位、发展主题及路线等,致力提升基础设施、提振村容村貌、深耕文化内涵。

未来,东山村将以发展渔村休闲旅游业为思路,积极融入市县镇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以“小岞生活艺术岛” 建设为契机,依托“风车岛”“东山卫城”“莲花寺”等众多景点,积极发展旅游业,完善餐饮住宿、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探索一条符合村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

让旅游带动渔村发展,将文艺融入传统中,东山必将“再起”,未来可期。

东山村海岸线绵长、沙滩柔软洁净,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东山卫城内,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百香果。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东山卫城内遗留着不少闽南风格的石头房。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到风车岛上看日出是游客的首选。曾招雄 供图

尖山因发电的风车落地而改名风车岛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站在临海高处远眺,风光奇特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东山村码头,整装待发的渔船。康锡彬 供图

东山村码头边上,等待修葺的渔船。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东山村正在建设的三角鱼露文创园。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风车岛岛屿上的灯塔。林杰 摄

过去渔民出海捕鱼前都要备上供品到宫庙上香“卜杯”,祈求庇护。图为东山村在海边建起的宫庙。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留守东山村的大部分村民仍以渔业为生。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退潮过后,在沙滩上淘海螺海贝的渔民。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小岞惠女参加渔具传统手工制作活动现场。庄育杰 摄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