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灵活多样 讲述深入浅出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的选址和建筑风格,十分用心考究。站在展示馆门前,就能将遗址及周边的山脉、环境一览无余。展示馆以闽南古代建筑风格为主,参照青阳村余氏族人族谱中记载的祖厝的历史样式而建,采用砖木结构,白墙黑瓦,古朴大气,既延续历史,又与周边民居融为一体。 展示馆包含序厅、千年铁场、冶炼神工、远过重洋和结语五个部分,完整地呈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产—运—销高度整合的海外贸易体系、安溪青阳铁场历史与价值,还原了“采矿—冶炼—锻造”的系列冶铁生产的上游环节,展现了古代块炼铁冶炼技术、生铁冶炼技术、安溪青阳铁制品的贸易线路,以及冶铁业在安溪的有序传承、创新发展。 “如何将专业艰深的考古成果、考古知识,用能让广大游客接受、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在布展中反复思考的问题。”易曙峰表示,整个展览的内容以及形式设计的把握相当谨慎,经过国家、省、市文物局及市申遗办等多名专家的指导。最后,他们确定了在展陈史料、古地图、出土文物等的基础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广泛运用情景再现和互动等形式,用灵活多样的展览方式,表达、介绍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游客看得懂、喜欢看。 泉州22个遗产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融合,共同构成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产—运—销高度整合的海外贸易体系。因此,要了解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就要对22个遗产点有总体的了解。序厅部分,通过遗产点分布图,将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放在宋元泉州海外贸易这个宏大的时空视野中,慢慢展开叙事,引人入胜。 史料丰富翔实 跨越前世今生 第二部分“千年铁场”,以点面结合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史料、青阳冶铁遗址群分布图、安溪县铁矿点分布图等图表,结合考古发现的遗址群中的古矿洞图、矿洞调查等照片,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安溪冶铁业及青阳铁场的发展史。自2019年以来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过程的展示,让读者对遗址的前世今生,有较为完整的了解。 据志书记载,安溪的前身为咸通五年析南安西界而设的“小溪场”,因“民乐耕蚕,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险有溪山之固”等自然、经济条件,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立县。北宋初,官方在安溪设置青阳铁场。自此,青阳铁场成为宋元间泉州、闽南最为重要的铁产地之一。 安溪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有铁、银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等20多种,其中铁矿、煤矿等储量位居福建省前列。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令安溪一千多年来冶炼活动持续不衰。明代以后,由于海禁等政策的影响,海外贸易发展受限,青阳铁场走向衰弱,直至被尘封地下,成为历史。 这份珍贵的产业记忆,是如何重见天日并成为世界遗产点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两部分展陈,为大家将过程娓娓道来。经过前期考古调查,在国家、省、市各级文物部门考古专家、文博工作者锲而不舍的追寻中,下草埔被最终确定为考古发掘点。2019年10月起,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安溪县博物馆对下草埔冶铁遗址展开考古发掘。第一二期的考古发掘至2020年8月结束,遗址发现系列重要遗迹,包括炉址、房址、石堆、护坡、池塘、地面、小丘及众多板结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