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北迎宾大道拓改(一期)工程总投资9.77亿元,建设工期2年。 记者了解到,在施工过程中,为最大限度降低拓改对车辆通行,以及周边居民和企业带来的影响,指挥部和各施工单位想方设法加大施工组织力度,缩短工期,同时严格推行标准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本报记者 孙灿芬 通讯员 张丽玉 加大投入缩工期 人员和机械设备成倍增加 作为泉州中心市区的东北门户,北迎宾大道拓改前,昼夜车流量超过6万辆次,同时,这一沿线的居民和企业十分集中。这意味着,缩短工期将为沿线乃至泉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获悉,为加快施工进度,早在2014年3月份,距开工令下达不到半年,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指挥部就组织开展了“百日劳动竞赛”。“当时我们标段工人从平常的200多人增加至最高峰时的600多人;10台挖机、6部铲车、8部吊车同时进场,投入的密度比普通工程增加了一倍以上。”一标段施工经理魏善军说。 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北迎宾大道拓改指挥部施工组组长陈理明告诉记者,这场竞赛带来了明显成效——竞赛结束后,桥梁桩基大部分完成,工程由基础施工全面转入桥梁上部构造施工,为2014年下半年黄金施工季节创造了大干快上的良好施工环境。 2014年底,类似的竞赛又一次在各标段展开。同样由一标负责的万虹路跨线桥,挂篮从原先的4个增加到8个。这样一来,仅挂篮和模板投入就增加150万元,这样一来,桥梁施工不用等待挂篮周转,进度加快,确保了主线如期于春节前实现通行。 改进技术克难题 锚锁“走”进了基坑施工 对于老路拓改的北迎宾大道而言,要实现边通行、边施工,施工空间经常受限。 四标施工经理何建华介绍,像通源渠过水箱涵施工,如果按寻常方式放边坡进行基坑开挖,一来开挖的作业面较大,不仅会影响由华园北路出入城东物流园区的车辆通行,破坏通源街的自来水、电力等地下管网,同时,较多的土方量运输出去又运回来回填,工程量也很大。在反复摸索后,垂直的拉森钢板柱支撑引入现场。“这相当于施工面从原来的倒梯形,变成了长方形。同样的底面,所需上部施工面大大减少。” 优化施工工艺也出现在华大门口下穿通道。作为全市目前在建的唯一多层地下通道,不仅是北迎宾拓改工程的难点之一,还开创了全市最长、最深的下穿通道等“之最”。负责这一节点施工的三标施工经理林益群告诉记者,该通道施工原本是从两端向中间开挖,为加快进度,在中间开挖一个工作面,由中间向两边同时推进,效率提升一倍。 在此基础上,地下施工也寻求更优方式。“一般情况下,地下土方开挖用钢管支撑。”林益群说,但因为施工空间狭小,大型机械作业经常容易碰落钢管,造成施工中断和可能的人员伤害。为此,施工方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进行严谨的论证,特别引入支护效果好、占用施工净空少的锚索支护方式,有效克服了难题。 标准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四个“管”平行交叉推进 相比进度,更让指挥部重视的,是工程的质量管控。 陈理明介绍,自工程启动伊始,指挥部就严格推行标准化施工。不仅安全管理上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质量要求上更是从源头抓起,从现场抓起,确保全程管控。以原材料为例,为确保海砂不进入工程,监理采取检测氯离子的仪器对砂子进行检测;为确保混凝土和其他半成品材料质量,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代表联合到料场和工厂现场检查。 “开挖标高有没有到位?密实度够不够?我们都定期到现场随机抽查;交通组织怎么样?能不能确保施工班组人身安全和过往车辆通行安全?我们也事先做好各项预案。”陈理明告诉记者,“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业主管理”这四个“管”平行交叉推进的机制,保障了整个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顺利推进。 记者了解到,因为各种有效举措,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有望比设计工期提前完成;截至目前,工程未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期间该段道路交通事故量同比大幅下降。 |
- 2015-03-16北迎宾大道拓改增加投入逾2000万元优化建设
- 2015-03-13边通车边施工 泉州北迎宾大道老路拓改的巧心思
- 2015-03-11从23米宽拓为68米宽 北迎宾大道为发展带来“加速度”
- 2015-03-09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节后复工 各标段进入扫尾阶段
- 2015-02-16泉州北迎宾大道主线通车首日 不少路段车辆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