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元宵圆料足工艺有特色 历经千年传承革新

2012-02-03 09:5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习俗

历经千年传承革新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一碗碗热腾腾的水煮元宵圆,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美味。那么,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圆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中国人吃元宵圆,取其“月圆人团”之吉兆,沿袭千年。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介绍说,元宵圆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俗称“汤圆”、“汤团”、“圆子”、“团子”,在民间,不少生意人也喜爱将其称为“元宝”。早在唐朝时期,元宵节就有吃“面茧”、“圆不落角”的习惯。

而在元宵节吃元宵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唐朝后期,许多人从中原南下,将中原地区的习俗带到泉州,元宵节吃元宵圆就是其中之一。元宵圆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文字。而在南宋出现的“乳糖圆子”,正是汤圆的前身。傅孙义说,后唐时期从中原迁至泉州的人,将吃元宵圆的习俗沿袭下来,南宋时期,元宵节吃元宵圆开始在泉州兴起。到了明朝,“元宵”的称呼广为流传。在刘若愚的《酌中志》详细记载了元宵圆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在近千年的传承革新中,元宵圆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之分,馅料的内容也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圆,吃的不再简单是圆子,吃的是几千年的民俗,吃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