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龙为市民送祝福
竹篾制龙骨 稻草扎龙衣
15米长草龙 舞起香喷喷
本报讯 昨日下午3时左右,鲤城区常泰街道闹元宵踩街活动中,一条由草做成的“香龙”成为群众驻足品评的重点。
“舞草龙取自农民们乐呵呵庆丰收、希望带来吉祥如意之意。”常泰街道郑宣委说,它是泉州最古老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昨日下午2时左右,记者看到有人往草龙上喷水。一会儿,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制作这条草龙的蒋天声告诉记者,所谓龙过家门有喜庆,草龙游行到谁家门口,那一家就会把点过的香插到草龙身上,草龙因而被称为“香龙”。至于给“香龙”喷香水,除了给“香龙”增加香味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为防止插满香的“香龙”着火。
据了解,“香龙”制作起来也颇费了一番工夫。这条“香龙”外直径30厘米,全身共有9节,总长15米,龙骨用竹篾制成,龙衣用稻草扎成,稻草必须选用韧性强、不易折断的春夏两季的稻草。有了精选的材料,还得有足够的耐心,要将一根根稻草编织成片,包裹在龙骨外面,为使草龙丰满点,龙身中间还塞上海绵,最外层用麻线缝紧固定。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大约花了3个月的时间。其中,龙头部分最花时间,可不,龙须是用藤条加小粒红球做成的,龙的口腔、龙牙和龙舌头用的是纸皮,龙眉和龙鼻是用麻绳织成,两颗硕大的龙眼睛则是由灯泡代替。
舞龙的一般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但这次舞“香龙”的几乎都是奶奶级别的女子。
据悉,常泰街道这次闹元宵踩街活动中还有腰鼓队、车鼓队、拍胸舞队和秧歌舞队等民俗队伍,涉及街道内9个社区的200多人,其中大部分表演骨干是计生管理员和计生协会成员。
(记者黄雅珊 陈小阳 通讯员周斌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