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宝岛人游东亚文都:创新泉州文化助推产业升级
2014-02-16 10:07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在今年1月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寻根之旅——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中,120名台湾的高校学生分赴泉州各地采风,分享他们在文都泉州的心得。

德化月记窑

早报讯(早报记者 蔡紫旻 汪雅倩)“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让泉州吸引了众多目光。在今年1月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寻根之旅——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中,120名台湾的高校学生分赴泉州各地采风,分享他们在文都泉州的心得。

“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泉州与台湾之间的共通之处比想象的还丰富,同样是文化多元的地方,同样将世界当成自己的家,享受在同一片蓝天下。”前两期,学生们分享的是关于泉州的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今天,“宝岛人游文都”推出最后一期,台湾学子们将目光转向泉州的产业。这些尚在校园的学生,也许并未真正在经济业界中摸爬滚打,但是在游历过程中,他们用心思考,认真观察,通过比较泉台产业,得出了关于泉州产业的印象——有传承、创新的产业,能让人憧憬未来。

传统茶艺表演

传统产业

林炳腾、张志豪

泉台共通之处 远比想象的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次畅游泉州,我们见识到中华文化令人动容而又多元的魅力。我们身处世界之中,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泉州与台湾之间的共通之处比想象的丰富,同样是文化多元的地方,同样将世界当成自己的家,享受在同一片蓝天下。

泉州承袭闽南人的精神,爱拼敢赢、坚忍、勤奋、热情好客,这也是中华文化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

用心感受泉州的魅力,就像在地球村里体会生活的美好。参观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时,在瓷都观光生活馆内看到几千件结合现代风格的创意产品。而德化的陶瓷博物馆则让我们看到一段崛起发展于明代的瓷器变迁历史,在陶瓷大师何朝宗的艺术品中,瓷器历史的变迁轨迹一下子就生动了起来。

以惠安女为原型的Q版陶瓷商品

陈晏琳、张小雪

网络销售 让高档瓷器走入寻常百姓家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一如你初妆。”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正是唱出了德化陶瓷的精髓。作为中国的三大瓷都之一,德化陶瓷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了解到,全中国八成的瓷制茶具从德化出单。如今年轻一代有新颖的想法,通过淘宝网等老一辈人不懂的网络销售,让德化瓷器成功外销,高档的瓷器只需更低廉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年轻人还建立创意工作室,在古老瓷器产业中注入新生命。连曾为官窑的景德镇,都开始向德化瓷器下订单。

庄小萍、李佳恒、顾诗韵

产业中彰显文化认同感

有“瓷都”美誉的德化,树立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泉州德化自宋元时期以来,发展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技艺。在德化,从事陶瓷相关产业的人,有千余户人家,总人数超过5万人。当地人骄傲地说:“到异地,我一定会把陶瓷品翻过来看是不是我家生产的。”我们感受到了德化人对家乡陶瓷文化的认同情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德化拥有独特的产业氛围,配合政府的推广与教育机制,年轻人愿意从事新兴陶瓷产业,并在其中注入创新元素。

陈敬言

产业保留文化 成地方代表

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在泉州各地,我们都能够看到浓厚的闽南风情,烧香就是与众不同的文化生活。在永春,除了有企业为保留民族文化而努力之外,当地政府也积极配合保留这样的文化。当地人希望,在未来,外地的旅客提到永春的时候,想到的不止是永春白鹤拳,还有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制香产业。要达到这样的愿景,不但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努力,还要广大老百姓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意识。

制成礼品的提线木偶

创意产业

张慈安、汤苡萱、李威德 刘宥娴、路秋越、刘茶保 吴怡帆、许家齐

百年老字号成现代文创摇篮

泉州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如南音、提线木偶、高甲戏等,这些传统艺术,除了展现城市的历史轨迹外,观众也能从中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与思维,是泉州的珍贵财富。在现代,传统艺术如何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是需要被正视的问题。而在泉州,艺术团体与相关单位,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比如百年老字号“源和堂”,原为晋江庄氏兄弟于1916年创立。如今,这座当年以生产蜜饯闻名的老厂房,成为现代文创产业园。

为了发展创意产业,源和1916以低廉租金将空间出租给厂商或相关工作者使用、办公,并且邀请许多艺术家来此办展,或是设立个人工作空间。入驻园区的6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单位以及艺术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王婕卉、黄蓉

泉台文创园都为城市注入活力

随着时代变迁,大城市的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因而衍生出闲置的旧工厂、仓库等问题。为了使这些老旧空间得到再利用,近年来很多地方把闲置空间改建为“替代空间”。“替代空间”的概念源于西方,其中最流行和最引人注目的形式,是废弃厂房和仓库成为当代艺术展览的场所。这次泉州行,我们参观了源和1916文化创意园区,而在台湾南部,也有一片经营得有声有色的文创园地——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同样都是南方城市,泉州和高雄的文创园区,不但为城市注入一股年轻活力,也提升了居民的文艺素养。

源和1916在开幕时制订了“青年创新艺术家发现计划”,推广、发展当代艺术,并促进年轻艺术家的交流与互动,帮助艺术家与市场接轨。

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原为码头旁专门储放鱼粉与砂糖的仓库。随着时代的变迁,仓库渐渐成为荒废的空屋。2001年,一群热心的文艺界人士联合起来,成立驳二艺术发展协会,致力于推动人文艺术活动,使驳二艺术特区成为台湾南部的人文艺术基地。

2006年,高雄市政府部门接手管理驳二艺术特区,陆续举办好汉玩字节、货柜艺术节、高雄设计节等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展览与小剧场,渐渐地提升了驳二在全台湾的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人参观。除了展演活动外,过去港口边运送货物的西临港线铁道,经过改造,成为高雄最热门的自行车道。

(图片由台湾学生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