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建筑:产业之花千年不败 转型提升展宏图
薪火相传 培育人才铸明天 惠安建筑业卧虎藏龙,人才辈出。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惠安是个背山面海的小县城,滨海而生的惠安人长期从事航海、捕鱼和经商,正是成年累月与风浪搏斗造就了惠安人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生活的磨炼赋予他们巨大的力气、创美的本性和精湛的技艺。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仅生谈及年轻时的学徒经历,语气中透出一半是欷歔一半是自豪。当初,迫于生活压力的邱仅生从14岁就开始当木工,凭着一股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劲儿坚持了三年的学徒生涯,如今已经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他领导的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是福建建筑业的龙头,其敬业精神感染着许多后辈,而惠安建筑工匠的品质也如他们的技艺一样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已经事业有成的惠安建筑人多心系桑梓,尽其所能回报家乡,就如创办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的新加坡华侨王水九、王汉章父子两代人,家庭并不算特别富裕的他们前后捐资2000多万元建了这所建筑职校,为的就是让惠安引以为豪的建筑技艺能够系统地传承下去。如今,学校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被誉为“建筑人才摇篮”。校长王灿彬介绍说:“学校培养了超过1万名毕业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或成为施工一线业务精湛的技术骨干,或成为建设行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或成为事业有成、崭露头角的建筑企业家,为惠安建筑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加快培养造就建筑业人才队伍,惠安县还推动校地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在人才培训、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双向服务、合作共赢的战略关系。 今年3月21日,惠安县与华侨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建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举行华侨大学(惠安)建筑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根据协议,华侨大学将为惠安县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双方还将加强建筑产业科技项目对接,做强建筑产业。 转型提升 建筑强县展宏图 据统计,惠安县目前拥有各类施工企业132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28家,二级企业56家,三级施工企业26家,劳务企业17家,企业数和资质等级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在前列。资质类别涵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装修装饰、园林古建、幕墙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6个专业类别,资质配套较为齐全。其中:全县具有园林古建、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质的企业37家,凸显惠安本地特色。2013年全县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361.8亿元,位居全省8个“建筑之乡”之首,全县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达到14万人,在册职称人员10192人,其中,一级建造师达354人。 建筑与雕艺,同为惠安两个绵延千年的传统产业,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欧洲,建筑和雕刻艺术是整个历史与文化的见证。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和雕刻艺术的融合发展成为欧洲文明与富强的缩影。受此启发,惠安提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推动雕艺与建筑相结合,大力延伸产业链,使两个传统产业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积极拓展传统产业新领域。 中标集团是惠安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以装饰幕墙一体化工程为主业,房地产、酒店、茶业、矿业、投资基金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中标集团,如今正朝着资本市场大步迈进。 近两年来,惠安县大力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引导雕艺企业抓住各地城建品味提升、高档住宅兴盛的契机,进入建筑领域,积极申报园林古建、建筑幕墙、装饰工程等施工专业系列资质,努力拓展建筑外墙干挂、中西式别墅高档装饰装修、园林景观等领域,着力把雕刻艺术融入建筑构件与建筑装饰之中,向多元雕刻、文化创意、品牌运作等高附加值方向转型提升,打造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 精湛的建筑工艺、千年的文化沉淀、庞大的行业队伍、传承的石雕技艺、政府的扶持政策等等一系列主客观优势正在逐步成为惠安建筑行业新一轮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朵已经常开千年不败的“产业之花”,正通过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分工协作、人才培养等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 2014-04-022014年惠安县“文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解读
- 2014-04-02一座古城的文化自新 惠安城市品牌形象标识诞生记
- 2014-03-24联手培育建筑人才 惠安与华侨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 2014-02-27转型提升 “惠安建筑”领跑全省“建筑之乡”
- 2014-01-28惠安“三下乡”活动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