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收入增幅领跑全市 转型跨越的安溪样本
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居全市首位 今年前五月继续领跑全市—— 转型跨越的安溪样本 山水福地,茶韵安溪。历经多年精心规划、用心打磨,“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茶都,正以清新的姿态屹立福建东南,成为“海西”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李金溪 摄) 核心提示 财税,一个地区经济的晴雨表。增幅高低,往往意味着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县长高向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1至5月,安溪县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9.9%,预算收入增长26.7%,双双位居泉州市首位。如果将回顾检视的时间维度放得更宽,早从两三年前开始,安溪后发崛起的步伐已经加快。2012年,安溪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24.3%,增幅史上首次位居全市首位;2013年增长18%,再次蝉联全市第一。事实证明,“好局”绝非偶然。 从曾经的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再到如今泉州“第一”榜单上的常客,安溪敢想敢做、善做善成、一路疾驰。转型跨越的安溪样本,让我们一起阅看,感受信心、发现启示、期待更多精彩。 □本报记者 孙灿芬 不凡成就 六方面入手 打造发展“升级版”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几年前,安溪除了茶,还有一项支柱产业——石材,虽一年纳税超过1.5亿元,但留给安溪的却是斑驳的“蜡烛山”、泛白的“牛奶河”。 面对粗放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恶果,2011年2月,安溪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实现石材行业整体退出。 砍掉了“生财树”,“倒逼”出梧桐苗。两三年间,以光电、信息技术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在安溪“无中生有”、“见风就长”、不断发力,日渐成为安溪经济大盘新的顶梁柱。2013年,安溪公共财政总收入增至31.53亿元,比2010年基本实现三年翻一番,后发赶超、跨越崛起,势不可挡。 朱团能和高向荣表示,这一切源于安溪的转型决心、追赶精神,尤其是以退为进,找准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升级之路。 近年来,安溪举全县之力再创生态优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已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叶景灿 摄) 全国惟一涉茶公办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建成投入使用,开创了福建教育史上单个教育项目社会捐资最多、筹建进度最快的先河。 (刘伯怡 摄) 安溪光电、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无中生有,效益日显。湖头光电产业园去年贡献税收1.1亿元,今年可达2亿元。 (刘伯怡 摄) 安溪县金融行政中心,缔造了500万撬动18亿,净赚6个亿的神话。(刘伯怡 摄) 1 生态升级—— 国家级生态县等闪亮新名片纷至沓来 “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以县人大“一号决议”为号角,安溪举全县之力再创生态优势—— 官桥—龙门花岗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上升为国家示范工程,带来2.9亿元中央财政投入; 崩岗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典型; 森林覆盖率达到66.5%,造林绿化获评全省先进; 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桂冠加身;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 良好的生态,成为共识,更成为财富。一个小县城,百岁以上老人就有66人,引发各方探索揭秘,《添寿福地——安溪》一经央视四套播出,即成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2 民生升级—— “高速时代”引领山海之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安溪从出行、就学、就医、增收等急难问题、短板之处,让茶乡百姓过得更殷实、更幸福、更有尊严。 交通,2012年,金安高速通车;2013年莆永高速通车,今年年底泉三高速安溪连接线可望建成通车,2016年底厦沙高速安溪段也将有望建成。以几近一年一条高速的态势,安溪路通财通; 教育,完成校安工程项目208个,累计投入3.87亿元;高中100%达标,初中校100%、小学93%以上完成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所,增加学位1.66万个; 卫生,投资4.6亿元建设县医院住院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等16个卫生建设项目,可增加病床位2500张以上; 增收,淮山每亩效益2.3万元,金线莲每亩效益5万多元,茭白每亩效益1万多元,山茶油每亩效益5000多元,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 …… 民生红包、绿色福利加速派发下的安溪,在前不久荣膺“全国首批综合发展质量优秀县”、“全国首批民生典范城市”,这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3 产业升级—— 一步到位 抢占高端 作为后发展地区,安溪深谙,要想后来居上,产业发展绝不能在发达地区身后亦步亦趋,必须高点定位、高位嫁接,抢占先机。以这样的思路,安溪的光电、信息技术产业无中生有,效益日显。 通过抱来晶安光电蓝宝石衬底这只“金鸡母”,已产下信达、天电、珈玮等十多个“金蛋”,去年贡献税收1.1亿元,今年可达2亿元,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引进一个企业、做大一个产业的梦想已成现实; T4级数据中心完成设备安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体验馆正式投运,与商务部共建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正剑指华东最大灾备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 与厦门达成“飞地经济”战略意向,湖里园、思明园7月份开始将在南翼新城陆续启动建设,安溪实体经济发展再添两大引擎; …… 区域发展,实体为基。安溪的“5+5”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目标是:5年内培育10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3家百亿企业,3—5个百亿产业。 4 茶业升级—— 传统和电商市场占有率均稳居第一 面对群雄并起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疲软的大环境,安溪始终把茶业作为“一号工程”精心呵护: 力推“企业+合作社+茶农”的组织模式,改变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现状;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过认定; 全国惟一涉茶公办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建成投入使用,开创福建教育史上单个教育项目社会捐资最多、筹建进度最快的先河; 坪山、年年香、昭德等6家茶企实现上市或场外挂牌交易,八马、三和、华祥苑等纷纷得到风投公司的倾心,资本市场上的安溪铁观音板块呼之欲出; …… 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安溪铁观音传统茶市占有率17.28%、电商市场占有率21.3%,双双位居全国第一位。 5 城市升级—— 一核引领 两翼齐飞 众星拱月 宜居宜业 山水福地,茶韵安溪。经济发展了,城市要更加舒朗大气,城镇要更加富有活力,乡镇要更加彰显魅力。 截至目前,安溪中心城区建成区25.5平方公里、人口36万,近三年新增慢道系统8公里、绿地57万多平方米、休闲广场11.5万平方米,被住建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南翼新城和湖头新城两大新城齐头并进,三年来分别完成投资191.25亿元和126.67亿元,蓬勃发展的势头一往无前; 更大范围,美丽乡镇、美丽乡村款款走来。从晋江源头的桃舟乡,到观音飘香的感德、祥华,再到清水润心的蓬莱镇,镇镇村村有亮点、有特色; …… 历经多年的精心规划、用心打磨,“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茶都,正以清新的姿态屹立福建东南,成为“海西”版图上的璀璨明珠。 6 运作升级—— 从世界500强到首个县级万达综合体 难中求进、紧中求活,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无中生有、梦想成真,一个个项目的策划生成、引进落地、启动实施、投产见效,安溪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012年引进HP、IBM两个世界500强; 2013年与厦门市达成共建“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的战略意向; 2014年,万达集团入驻安溪,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县级(不含县级市)万达城市综合体; …… 运作升级,不仅体现在招商上: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社会认捐5.44亿元,已到位3.68亿元。安溪县金融行政中心,缔造了500万撬动18亿,净赚6个亿的神话。县政府危房改造,改造一个片区,新增一片广场,消除一批隐患,优化一方环境,完善一系列功能…… 以运作的理念,安溪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美好未来 念好“加减经” 实现“强富美” 面对新一轮改革发展,安溪已经明晰:GDP要保持年均12%的增长幅度,力争到2018年达70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百项千亿”城乡投资工程、“百企千亿”龙头培育工程、“百商千亿”三维对接工程等“三个千亿”工程,推动安溪茶业发展、实体经济、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等更上层楼,让强富美的蓝图由梦想照进现实。 科学发展,安溪渐入佳境。后发崛起,朱团能、高向荣认为,安溪更要认识到,什么取,什么舍;什么多做,什么少做。唯有更清醒地做好取舍,念好“加减经”,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赶超跨越,满足省市对安溪发展的期许,圆梦海内外500多万安溪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茶业发展 加 生态引领 两化并举 生态引领,一个是狭义的茶山生态,一个是广义的产业生态。 茶山生态,好山好水出好茶,下大力气抓好沿路、沿溪和“两岸一重山”的绿化以及生态茶园建设。 产业生态,接二连三,集群发展,加大力度培育发展茶机械、茶包装、茶食品、茶饮料、茶文化旅游等涉茶行业。 两化并举,一个是资本化,一个是信息化。 资本化之翼,就是鼓励资本运作,特别是企业改制上市,做大做强。 信息化之翼,就是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安溪县政府专门出台鼓励电商入驻金融行政中心的优惠政策:租金5元/平方米;纳税超5万,第一年地方级全部返还,以后两年的增量中地方级部分也全部返还;每年支持200人上淘宝大学,一人补助2000元。 减 压缩面积 减少主体 压缩面积,就是种植规模只减不增,结合设施农业,把低海拔、低效益和高坡度的茶园退出来,退茶还林、还果、还蔬、还药,减少低质量的粗制滥造,腾出生态容量。安溪已出台政策规定,连片退茶50亩以上,县财政即给予每亩1000元补贴。 减少主体,就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联作制等现代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引导、提升将以往小散混杂的茶业生产经营的千家万户编入规模发展的“正规军”,以茶企“航母编队”引领产业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有效管控60%以上的茶园;培育3—5家上市茶企、1—2家纳税超亿元企业、10多家纳税超千万企业。 实体经济 加 “2+2+2” 第一个“2”,是现在已经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湖头光电产业园和南翼新城“EC”产业园。光电产业园今年将力争再入驻10-15个项目;EC园确保6月底前数据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年底前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渲染、动捕、音效”三中心建成投用。 第二个“2”,是即将启动建设的湖里园、思明园,力争年底前各完成1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建设,正式迎接企业入驻投产。 第三个“2”,是正在筹划的罗内机电阀门水暖卫浴基地和泉厦光电合作园区,力促今年有实质性进展。 减 简政放权 优化服务 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今年的目标是——行政审批再提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即办结在去年提高10%的基础上,再提速10%以上。 城市建设 加 拓展新区 撑大体量 东拓,加快推进万达城市综合体、大型会议中心以及三甲医院、幼儿园至大学教育体系等项目建设,带动城东片区发展,特别是投资40多亿元的万达,自持15万平方米商业,将以儿童乐园、美食街区、大型卖场、电影院线、KTV休闲等五大业态快速繁荣片区。 西进,将老城区藤铁等企业“退二进三”整体搬迁,加快中小学、医院、汽车站、4S店等城市配套建设,撑大体量,完善功能。 减 改造旧城 降低密度 结合石结构危房改造,完善老城区街头绿地、休闲广场、地下车位等配套,解决当前高空发展有余、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让整个城区更疏朗。 县政府危房改造片区,拆除石结构危房3.2万平方米,通过改造增加广场1.5万平方米、停车场700多个;中山西路片区,拆除石结构危房近8万平方米;安溪一中片区改造,拆除石结构危房近8万平方米。 公共投入 加 关注边穷 倾力山村 在民生公共投入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安溪今后将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农村、偏远山区倾斜,通过提高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底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仅今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立说立行,已先后到15个乡镇、33所学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资金3689万元。 减 一城两翼 减少“刚投” 经过多年来打基础,安溪中心城区和两个新城的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已形成体系规模。今后,将逐步减少财政刚性投入,通过引入市场的力量更好改善民生。县直十七小、十七幼、二十二小、二十二幼、安溪一中新校区、南翼新城环城路……“一中心两新城”的民生建设,已逐步与商业地块的开发捆绑起来,将以市场运作来解决。 |
- 2014-06-05三变破局谋发展——安溪藤铁业转型路径调查
- 2014-06-04安溪县供电公司:受理流程“瘦身” 送电提速
- 2014-06-02陈清河创建藤铁工艺产业:富民没有“休止符”
- 2014-05-30半山腰里的拄拐老师
- 2014-05-29安溪“三注重”务求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