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六旬泉商把工厂搬到柬埔寨 走上“二次创业”之路

qz.fjsen.com 2014-08-16 08:07:30 林淑芳 谢洛静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潘胜泉在柬埔寨的服装厂,当地工人正在生产

东南网8月1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淑芳 谢洛静 实习生 庄逸云 通讯员 方丽艳 文/图)一位年逾六旬的服装企业老总选择在异国他乡“二次创业”,和越来越多重走“海丝”要道的泉州企业家一样,借道东南亚,把产品输向世界。

2011年6月,站在柬埔寨的土地上,62岁的潘胜泉心情忐忑。征战商海四十多年,他没有像别人一样选择退居二线,而是准备在这里“二次创业”。

要在这里开办服装厂,不是个小数目。一掷数千万,投资前他这样说服自己:“大不了那些机器设备最后我不要了。”

两年后,他在柬埔寨的工厂,已陆续承接了其在泉州工厂一半的产能。在泉州生产的纺织品原料,被他通过航运等物流模式,送到柬埔寨的服装厂进行加工,再出口欧美各国。

这条运送纺织品的航道,属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更多泉商的投资身影,像潘胜泉一样,在这条路上奔波,通过投资东南亚各国,把更多的“泉州造”输向世界。

倒逼出来的决策

潘胜泉的故事,说起来与当年下南洋的先辈们一样,“路是人走出来的,人是被逼着走的”。

2012年以前,他一直被同一个问题折磨:每年以15%的速度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让长期配合的国外客户越来越吝惜下单。一件T恤衫,净重从210克降到了140克;一条真丝女裙,不仅删掉口袋,连纽扣也省了,成本还是控制不下来。开始有客户下“通牒”:去柬埔寨办厂,不然我们自己去找柬埔寨的工厂下单。

那时候,潘胜泉已经62岁,很多这个年纪的企业家,都选择了退休或者过安稳日子。还要走出去吗?潘胜泉开始判断形势。

“第一次去柬埔寨考察是2011年6月。”他记得,当时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座工业区,聚集着2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包括“阿玛尼”等高端品牌的代工厂。潘在这里看到了更多全球化的印记,他揣测,如果这时候落脚,不算太早,但也不晚。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