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泉港实验
泉港山腰街道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咨询、申请社会救助。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庄国辉/文 游庆辉/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农村发展的短板。农村有句话,“有事找村主任”,但是人难找,事难办,即使盖个章也颇费工夫。没有常态化的平台,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公共服务水平很难提高。
从2012年开始,泉州市泉港区开始探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是拓展农村公共服务的突破口。目前,泉港区在全区100个村居建设93个社区服务站,提供代办服务类、咨询服务类、帮扶服务类等综合服务,还招聘18名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者,指导群众办理事务,并在一定工作时间内进行轮岗。
此外,服务站还拓展渠道,依托邮政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引入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邮政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群众不出村(居)就能享受各项便捷服务。
平台建设:93个社区服务站承接公共服务
走进前黄镇后张村,后张社区服务站窗明几净,面积80多平方米,窗口分为咨询类、帮扶类和代办类三个类型,7个人在此办公。记者了解到,该服务站于今年7月开始运营。
村支部书记张洪新介绍,全村有2700多人。此前,村民办事都找村干部。可村干部经常在外,找人不方便。而且,村里能办的事情少,村民要办理的事项大多要到镇里才能办好。这样,很多事情被耽搁了,村民对此颇有微词。
“特别是新农保、新农合等,这是群众办理的主要事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耽误不得。但是,村委会又做不了主,村干部也不专业,这是农村公共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泉港区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负责人林志云说。
为此,今年泉港区政府和前黄镇政府拿出16万元,建设后张社区服务站,承接了村里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服务站服务内容为3类:第一类是代办服务类,主要是区、镇行政服务中心委托的行政服务事项,如新农合、新农保等;第二类是咨询服务类,主要是涉农政策、农技知识等咨询服务;第三类是帮扶服务类,依托邮政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事项。
有了平台,服务站还建章立制,上班时间与机关单位一样,配齐了计生、民政等7名代办员,实现归类管理。服务站还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村民要求的代办事项,村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需延期办结的事情,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此外,服务站采取“立即办”、“承诺办”、“报送办”等措施,确保代办服务的高效、便捷。
村民老张说,村民想办事,就到服务站,足不出村就可办好事情。而且,工作人员上班时间都在,无须花时间找村干部,也无须找关系,这样方便多了。
对于后张村的尝试,前黄镇副镇长刘冷华说,农村按照城市社区的配置标准建设服务站,打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这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突破口。有了平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就能发挥集聚作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
记者了解到,与后张村一样,目前泉港100个村居已经建设93个社区服务站,除了6个在城区外,其他全部在农村。区里将这些服务站定位成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的重要载体,明年社区服务站将覆盖所有村居。
泉港前黄镇后张村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送代办证件。
人员配备:18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保证平台高效运转
在后张社区服务站,一名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始终面带微笑,引导村民办事。她是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者叶秋绒,今年4月她从涂岭镇樟脚村社区服务站调来。
面对初来乍到的社区服务站,许多村民还不适应,办事找不着北。虽然服务站有代办员,但他们基本上是村里自己招聘的,专职服务人员相对紧缺。去年5月,区里招聘了1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工作者,分到各个社区服务站。
叶秋绒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工作就像银行的大堂经理,不少前来办事的村民还是老习惯,办事要找村主任、村支书,她要引导这些村民到各个服务窗口,讲解各种事项的办事程序,协助村民办理困难救助等事项。另外,她还要指导服务站工作人员,让他们尽快上手。
“我的专长是民政事项,如特殊门诊办理、低保等事项。这些专业性很强,需要我们进行指导,这样办事效率会更高。”叶秋绒说。
在农村社区服务站,叶秋绒干得最多的工作是讲解政策,村民有攀比心理,谁家领了补助,其他人都会前来咨询。如年满60周岁的退伍军人可以领到生活补助,许多59周岁的村民都会来申请,农村一般以虚岁计算。这样,她就得苦口婆心地解释,一些老人由于不理解,爆粗口,胡搅蛮缠,她都得耐心解答,打消他们的疑虑。
日复一日,工作琐碎且复杂,但是叶秋绒觉得很有意义。今年1月,她还在涂岭镇樟脚村社区服务站工作时,一名黄姓老人前来申请低保补助,本来他不符合低保户的申请条件,但他的一名儿子突然离家,另一名儿子是残疾人,家里陷入了困境。此时,办理低保的时间已过,要再等一年,可当她看到老人在寒风中的瑟瑟背影时,叶秋绒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便积极与镇里协调,来回奔波三四次,终于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手续。虽然每月只有130元补助,但这对于黄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林志云说,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责是协助村民办理各种事项,提供有效服务,保证平台高效运转。而且,他们的工作岗位不是固定的,待社区服务站成熟后,他们将流动到下一个服务站工作,确保全区100个村居服务站正常运转。
村民在村社区服务站办理各项业务。
渠道创新:28个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原来,后张村村民交个手机费,要走3公里。现在,只要到社区服务站走一趟就可以了,这里可以交水电费、电话费,也可以订景区门票、机票等,城里许多在家门口实现的便民服务,农村一样可以。
记者了解到,泉港28个社区服务站依托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邮政提供的智能信息终端,开展缴费、票务、家政、商品订购等服务,为村民缴费、出行、购物等提供便利。
泉州邮政局泉港分局局长何明忠介绍说,这是我省邮政平台首次与社区服务站合作,平台分阶段提供便民缴费服务、邮政服务、物流服务、商旅服务、金融服务等6大领域的便民服务。
在林志云看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这是造成城乡公共服务差异的原因之一。邮政整合了电力、自来水、通信行业、航空公司等,并利用自身强大的渠道资源,为农村群众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今年年初,双方一拍即合,在泉港首先进行尝试。
“对于社区服务站来说,这不仅拓展服务内容,而且因此积攒人气,通过邮政平台获取酬金收入,减轻了政府的运营投入压力。”林志云说。
此举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南埔镇凤翔村村民陈招贝说,在家门口就可办理水电、票务等业务,免受排队等候之苦。“城市生活的便利,农村一样可以享受到。”
平台·人才·渠道
赵锦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有专家学者提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可以让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发挥集聚作用,整合现有农村公共服务存量资源,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因此,它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泉港正是以平台建设为切入点,认真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有了平台,如何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目前许多地区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对此,泉港的尝试不无启迪。
人员,是提供服务的主体。平台的人员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着服务的水平。许多
人认为,社区工作是老大妈、老大爷干的事,这种观念大错特错。目前,社区承担社会稳定、社会服务等功能,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泉港的创新之处在于引进了社区专职工作者,为社区服务增添了生力军,增加了专业力量。让专业人士做专业事,服务也更加周到。
渠道,一直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此前,各级政府是服务供给的主要渠道,渠道单一,供给产品不足。泉港在全省率先引入了邮政平台,让企业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社区服务站的收入,减轻了政府负担,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